av色综合网,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japanese乱熟另类,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范文

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

第1篇: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范文

在當代景觀設計中以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顯性基因:即可視的,淺表感覺的傳統(tǒng)符號決定的遺傳過程,我們稱之為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顯性傳承”。從最初的古典園林景觀重現(xiàn),到新中式景觀,都是通過提取并重構古典園林符號,結合新材質,新技術,從視覺感官上再現(xiàn)傳統(tǒng)園林片段的物象外形。這主要體現(xiàn)在四大造園要素中,即山石、水體、建筑等。例如天津竹境格調居住區(qū)的中式景觀設計是較為成功的新中式探索,以傳統(tǒng)文化元素,琴棋書畫為主題營造住區(qū)內部景觀組團,抽象的屏門、漏窗、戶槅、孔洞、格柵,亭臺廊榭等符號的融入,滿足了使用者對傳統(tǒng)文化直觀的視覺意像:隱文化元素——郁郁蔥蔥的竹林,山水文化元素的解構演繹,傳統(tǒng)的素雅色彩,隱約可見的白墻與鋼管形成的輕盈屋頂,與方塔園中何陋軒的建構視覺效果相似。由防腐木材結合現(xiàn)代輕鋼材質、鋁制而成的簡約樸實的景觀小品,鋼化玻璃、鋼材欄桿與冰裂紋窗景相互映襯,遠觀輕盈飄渺如同水墨畫,淋漓盡致的呈現(xiàn)了古典園林視覺元素。

2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隱性傳承”

相對于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顯性基因,其隱性基因潛移默化的滲透于當代景觀設計中,是不可視的,內涵的外在感觀性的遺傳過程,包括崇尚自然的觀念、和樂的人本思想,“天一”“師法自然”的哲學思想,“相地合宜”的造園手法,整合系統(tǒng)的思維與“意境”的審美精髓等,不僅繼承與發(fā)展了傳統(tǒng)品性、保留場所精神、認同地域文化,也延續(xù)了傳統(tǒng)建構邏輯與歷史文脈??此茻o序無形,實則蘊含著隱形的秩序與邏輯,是一個民族內在精神品質、哲學思想,文化內涵的物化圖像,并通過集體無意識的文化積淀作用于本土設計師與使用者,而這也是缺乏文化底蘊的外籍設計師無法企及的。長久以來,消費主義與視覺至上的審美思想成為主流文化,使得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隱性基因”被忽視,其實它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不斷嬗變,并無處不在,從未離開,只是隱藏在現(xiàn)代元素中不被識別。由本土設計師營造的現(xiàn)代歐式主題景觀其實也無意識的滲透著古典園林隱性基因,在歐式符號與片段的視覺形式下隱現(xiàn)著傳統(tǒng)建構邏輯、審美內涵與場所精神,空間秩序的表達相對于歐式園林的秩序井然,更為含蓄,這正是集體無意識所隱藏的巨大力量。例如深圳黃埔雅苑居住區(qū)景觀設計,雖然是歐式主題景觀,但是整個園林視野通透,內外交融,小中見大,鬧中取靜。盡管歐式景觀元素隨處可見,鳥瞰其中發(fā)現(xiàn)古典園林的建構邏輯仍隱藏在整體居住區(qū)景觀空間、相地、造山,理水的設計手法構成了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秩序。

不同于西方園林的直白,歐式涼亭,整齊劃一的植被結合曲折的溪流,蜿蜒曲折的休閑步道,空間高低起伏,亭臺水岸,步移景移。局部微地形隱喻著古典園林的模山范水,這樣的“歐陸風”并不是所謂的“中國性缺失”,在古典園林的隱性基因建構框架中,將西方的軸線秩序與傳統(tǒng)的自然含蓄并置,不僅營造了適合當展的自然宜居景觀環(huán)境,同時以為滲透著傳統(tǒng)的場所精神與審美價值觀,從而使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生命力不僅未被現(xiàn)代化所代替,反而靜靜的綻放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熠熠生輝。從意識形態(tài)來講,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隱性傳承”,其根源是榮格創(chuàng)造的集體無意識概念,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深層無意識。“集體無意識的層次是不自覺的,它包含著連遠祖在內的過去所有各個世代累積起來的那些經驗的影響?!逼湫纬傻母驹蚴怯捎诤筇斓娜巳夯蚍N族所生活的共同環(huán)境,即具有社會文化場所性的環(huán)境,它包括一切室內,室外的人造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的根本特征是舒爾茨所謂的“場所精神”,它造就并延續(xù)著存在于人的精神層面最深處的集體無意識及其原型。傳統(tǒng)的集體無意識包含著千年蘊育積淀而成的尋根性、歸屬感、文化地域認同感、審美偏好,民族精神凝聚力等,它與生俱來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社會生活。而園林是集生活、歷史、文化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古典園林中的建構邏輯與“意境”的審美理論源自于集體無意識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因此含蓄內斂而又融情入景的意境體現(xiàn),激發(fā)使用者產生精神共鳴,從而獲得愉悅的園林景觀體驗。

3結語

第2篇: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范文

現(xiàn)階段影響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的要素主要有園林建筑的形式、園林內部具體的山水環(huán)境、園林景觀內部園林花木、園林景觀色彩因素及傳統(tǒng)的園林景觀符號等。

1.1園林景觀建筑形式

所謂新中式園林景觀建筑形式,就是在進行園林景觀建筑設計過程中,在現(xiàn)代化建筑設計的基礎上,嵌入一定復古類型的元素。這種建筑形式往往出現(xiàn)在一些較大的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時比較注意建筑裝飾的細節(jié)部分,其中一般均包含有中式建筑的特色,蘊含有較為濃厚的中式韻味。當這些建筑物映入人們眼簾時,能夠在第一時間感受到中式元素。新中式園林景觀建筑除包含中式建筑裝飾元素之外,還具有較為明顯的中式建筑特點,例如園林景觀建筑的分布、建筑主體與附屬建筑的布局、色彩搭配的中式元素組成、建筑裝飾內部相關紋理結構組成等相關建筑形式組成了新中式園林景觀建筑形式要素。

1.2園林景觀山水環(huán)境要素

中式園林在設計時往往追求大自然狀態(tài)的山水環(huán)境,大自然狀態(tài)的假山流水是整個園林設計的重要思想形式。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包含了濃厚的中式山石文化,經常將一些奇形怪狀的山石景觀嵌入到整個設計中。此外,水文化在整個新中式園林景觀中也占有較為重要的位置,因為水在古典的中國文化中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整個園林景觀呈現(xiàn)出生命力的重要表達方式。

1.3園林景觀花木要素

新中式園林景觀中山水環(huán)境要素內部也包含園林花木,而且對于園林花木的選擇相對于其他形式的園林景觀有較大區(qū)別,一般選擇具有中國特點的花木,很少選擇外來花木。此外,新中式園林景觀內部所包含的花木往往被賦予了濃厚的人文色彩,在進行景觀設計過程中,對每株花木的選擇具有特別的含義。園林景觀的修建常采用自然形植物和修剪形植物相結合的手法,使新中式園林景觀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人們對園林景觀花木的欣賞往往不會簡單地停留在植物的顏色及相關的外形方面,有時也能夠通過相關植物感受到整個園林景觀設計的總體效果。這些以植物為題材的造景手法如應用到新中式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將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1.4園林景觀色彩要素

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在很多方面吸收了傳統(tǒng)園林設計的色彩,經常會用到各種各樣的顏色,同時也比較注意中國民族元素的嵌入。例如,在對相關重要或較呈現(xiàn)出氣派的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顏色的選取往往采用中國紅或者琉璃黃或者將兩者進行有效融合。因為紅色是中國非常喜歡的傳統(tǒng)顏色,給人一種熱情快樂的感覺,而琉璃黃往往是中國傳統(tǒng)權利的象征,如同龍袍加身、金光閃閃。此外,黑色和象牙白也是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常采用的顏色。象牙白給人一種干凈爽朗的感覺,經常應用于園林景觀中的欄桿或鋪地設計;而黑色給人一種沉穩(wěn)、內斂的感覺。同時,在進行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時也經常使用原木色和灰色,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現(xiàn)階段人民生活環(huán)境有關,滿足人們渴望見到原汁原味東西的愿望。采用原木色和黑色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使園林景觀與大自然混為一體,給人一種質樸典雅的感覺。色彩在整個園林設計中是一種非常直接的表示,是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將現(xiàn)代化建筑特點與傳統(tǒng)中式園林設計精華融合的有效手段。

2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手法分析

2.1園林景觀設計的空間布局

新中式園林景觀非常注重空間布局的設計,其總體設計效果給人一種整體的感覺,就像一幅非常完整的圖畫,將所有景觀進行系統(tǒng)地布局,各個元素在進行布局的過程中都有自身特點的功能,給人一種連續(xù)變化、恰到好處的感覺,使人們不僅能從具有特色的部分進行游覽,而且能夠從整體上感受園林設計的魅力。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非常注重嵌入傳統(tǒng)的中式園林設計:(1)采用連續(xù)空間的序列布局??傮w可以歸納為開始進入部分、引導進入部分、高中國園藝文摘2015年第6期潮部分及尾聲部分。各個部分的有效融合往往需要合理安排園林景觀游覽路線,同時,游覽路線的復雜程度也與整個園林景觀的規(guī)模有直接關系。(2)巧妙的空間轉換。新中式園林景觀內部的空間轉換可以采用的方法較多,可以通過不同的材料實現(xiàn)空間的有效分割,巧妙地將游人引導到下一個游覽環(huán)節(jié)。

2.2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構造手法

構造手法主要包含借景、隔景與障景3個方面,此外常采用的構造手法還有框景和漏景。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幾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借鑒了這種設計構造手法。

2.2.1借景

借景就是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根據實際景觀的需要,將整個游人視線范圍內部的景觀嵌入到整個園林設計構造中,借助園林之外的景色實現(xiàn)對園林景色的豐富。在具體的構造過程中,可以采用的具體手法為遠借和近借、仰借和俯借以及因地制宜而借。

2.2.2隔景與障景

隔景與障景造就了中國園林藏而不露、一步一景、時空變換的景觀效果,都是通過在景物與觀賞者之間設置實體或者虛幻的屏障來實現(xiàn)。障景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們對整個園林景觀的好奇心,從側面增加了園林景觀整體的神秘感。隔景主要采用虛隔和實隔兩個層次。

2.2.3框景和漏景

框景就是畫框樣式的景觀結構,使觀賞者能從某個角度透過畫框欣賞前方的景物。這一造園手法來源于繪畫,可以使觀賞者產生一種欣賞實景畫面的奇妙感。漏景通常是指采用漏窗、門洞等虛隔之物來觀賞景象的手法,除了漏窗、門洞外,還有隔扇、柵欄等都是用來營造漏景的材料。漏景能夠提升整個園林景觀設計的朦朧美,框景能夠提升整個景色的奇妙感。

2.3園林景觀設計中花木的配置

新中式園林景觀花木配置手法與傳統(tǒng)的中式園林設計和西方園林景觀設計均有較大區(qū)別。(1)新中式園林景觀內部花木的配置主要側重于簡潔、明了,在進行植物選擇時比較注重對花木修建的整體,通常將所有的花木進行不同形式的整體化配置。(2)在花木顏色搭配中常采用自然式植物為主,以我國的國隗綠顏色為基本色,其他顏色往往為整個顏色的點綴色。同時,將景觀花木與自身所建立的相關建筑進行全面配合,使園林景觀內部的花木與建筑有效融合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也注重花木與山石的配合、植物與整個園林內部水體的配合。

3結語

第3篇: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范文

關鍵詞:現(xiàn)代園林;古典園林;傳承;應用

1 傳承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師法自然”

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崇尚“師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而現(xiàn)代園林受西方園林設計思想的嚴重影響,過于講究整體布局的對稱性,在景觀中強加線條,并以構建幾何比例關系達到造園布局的統(tǒng)一,失去了園林本該具有的自然韻味?,F(xiàn)代園林應當傳承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師法自然”,樹立人與生態(tài)、自然和諧統(tǒng)一造園觀念,將尊重自然視為園林設計的重要原則,同時還要考慮園林設計方案實施后,是否能夠真正體現(xiàn)設計的意圖。

2 傳承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因地制宜”

中國古典園林講究“因地制宜”,不僅要使創(chuàng)造的景觀符合基址特點,更要使景點布置從園林整體需要出發(fā),處理好主配之間的關系。在現(xiàn)代園林設計中,結合場地特點造景是設計師們慣用的設計手法,但是卻往往忽視了根據園林項目性質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地造景。園林設計的目標應是對場地中所賦予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內涵進行整體設計,創(chuàng)造出賞心悅目、風格獨特的園林作品?,F(xiàn)代園林要傳承中國古典園林“相地合宜、構園得體”的造園精髓,不僅能夠體現(xiàn)節(jié)約型園林的設計理念,節(jié)省改造地形地貌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還能夠避免出現(xiàn)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園林的現(xiàn)象,減少“產業(yè)化”園林景觀的呆板式設計。

3 傳承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小中見大”

中國古典園林強調象征手法的運用,除皇家園林外,均著重于體現(xiàn)“小中見大”的思想意境,如“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以有限面積,營無限空間”。在現(xiàn)代園林設計中要傳承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理念,在以自然為師的原則下,拓展有限空間中所展示的廣袤地域景觀,從而給人以空靈的園林空間享受。首先,對微地形進行錯落有致的空間設計。地形表面顯露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高低、尺度、大小、比例、形態(tài)、外觀等方面,這是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依托載體。在面積較大的場景中,可以通過配置大型草坪、平坦的綠地或疏林草地來襯托宏偉壯觀的意境。在面積較小的場景中,可以通過利用微地形處理的設計手法,突破水平、垂直兩維空間的感官限制,創(chuàng)造出多層次和多空間的效果;其次,設計蜿蜒曲折的步道。古典園林中對游覽線路的安排體現(xiàn)了“宜曲宜長則勝”的理念,現(xiàn)代園林可以借鑒這種設計手法,營造出曲徑通幽的園林景觀意境。

4 傳承中國古典園林中的“詩情畫意”

中國古典園林受中國山水詩畫的影響頗深,力求使園林能夠體現(xiàn)出“詩情畫意”的深邃意境。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常見茂林幽泉、奇山怪石,這些造景基本素材的運用使狹小的空間可以表現(xiàn)出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勢,進而表達造園者的人生經歷、審美情趣。園林中的每一個角度、每一個景點都強調意境的展現(xiàn),追求畫面的立體感,使園林無論是總體布局,還是局部設計,都呈現(xiàn)出濃濃的詩畫情趣。在現(xiàn)代園林中也要傳承和發(fā)揚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根據場地所蘊含的內在精神特征,利用一系列造景手法來突顯園林主題,通過安置小品雕塑、展示平面構圖、創(chuàng)作匾額和楹聯(lián)等方式,準確表達場地文脈。

5 傳承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季相之美”

季相之美是指一年四季中氣候炎涼變化以及山水花木形象先后交替所呈現(xiàn)的美感。中國古典園林將季相之美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通過利用不同季節(jié)中的不同景色來創(chuàng)造不同的園林空間意境,使景觀受時間和季節(jié)的支配而瞬息萬變、體態(tài)萬千。中國古典園林講究“春英、夏陰、秋毛、冬骨”,即在春季以連翹、迎春、繡球等植物顯示生機盎然,在夏季以廣玉蘭、楓楊等植物顯示郁郁蔥蔥,在秋季以楓、烏柏、柿等植物突出凋殘之美,在冬季以白蠟等植物突出枝條姿態(tài)之美?,F(xiàn)代園林應當借鑒中國古典園林中“季相之美”的造景手段,通過掌握季節(jié)變化中植物形態(tài)的不同特征,使植物構造的景觀與時間相互交融,讓人在具體的景觀空間中感悟到時間的流程,深深體會到現(xiàn)代園林因季相變化帶給人們的美感享受。

6 結論

總而言之,現(xiàn)代園林設計應當在追求造園“維理”性、整體性、對稱性的同時,更應當注重對園林人文精神、思想意境、自然環(huán)境的體現(xiàn)?,F(xiàn)代園林要傳承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精髓,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相融合,大力弘揚和發(fā)展本民族的園林美學文化,設計出既具有時代氣息、又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園林。

參考文獻

第4篇: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范文

關鍵詞:風景園林;借景;傳統(tǒng)

1.“借景”概念

中國風景園林的“借景”理念,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借景隨機”、“借景無由,觸隋俱是”?!扒捎谝蚪瑁隗w宜”是指根據由于相地而總結歸納出園址的“異宜”,以“園之異宜”為憑籍塑造出適合于園址的景象和景境;“借景隨機”是指善于捕捉利用用于理景之“機”,進而塑造成情景交融之景;“借景無由,觸情俱是”是指造園要以感情、情意為導向,設計出來的園林景物能夠以情動人,達到“對內足以抒己,對外足以感人”之目的。

2.“借景”在傳統(tǒng)風景園林設計中的運用

2.1借宜相地

相地主要看重兩個方面:一是據意擇址,根據園林主人的身份和愛好,在其所及范圍內選擇最適宜的造園地點,二是園址已定的情況下,利用現(xiàn)狀,趨利去弊,最大程度滿足園主的需求。相地的成果對以后的規(guī)劃設計至關重要:“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睖蚀_估量用地之異宜是興造園林的關鍵,只有準確相地才能因地制宜構思出最適宜的設計作品。古代杰出的相地案例就是避暑山莊,因為相地得當而構園得體,既能使統(tǒng)治者修養(yǎng)身心,又能兼顧其政治功能,以至于在后世稱為游覽勝地,深受園林家和游人的推崇,由此可見相地的重要性。

2.2借景立意

我國的風景園林設計不僅有高度的藝術境界,并且逐漸形成了一套自身的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北京林業(yè)大學孟兆禎先生將這種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總結了一個序列:“借的明旨一借宜相地一借景立意一藉景問名一布局一理微一余韻”。其中“借景”是核心內容,“借”是溝通情意與景象、景境的重要橋梁,將無形無象的情意轉化為實體境象,將情意寄入境象,將情意轉化為精神與境象的相互交融,可以說“借景”是中國傳統(tǒng)風景園林創(chuàng)作手法的核心要義。

2.3布局起承轉合章

傳統(tǒng)風景園林的設計非常注意布局,布局是總體設計,是將微觀景物展示在宏觀布局上,“借景“講究的是將景區(qū)景物與周圍景點從總體上采取別出心裁的組合方式,相互聯(lián)系,相互印證,聯(lián)系成一個整體。因地而宜,善于借助相鄰且聯(lián)系性很強的景點組成的景區(qū),合理布局便把這些景區(qū)和景點和湊為一個既可抒情言志而又令人回味無窮的風景園林藝術品?!吧礁F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起承轉合式布局往往能把人的審美體驗推到至高點,營造出景色本身無法比擬的視覺美感。

3.風景園林設計“借景”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3.1立足于中國傳統(tǒng)特色

我國風景園林的最高境界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強調人工景觀與自然環(huán)境共生和諧,追求一種天然之趣與人工之美的巧妙結合,“借景”理念以“天人合一”為主旨,講究“人與天調,天人共榮”體現(xiàn)了借景的內涵,即“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借景隨機、借景無由,觸情俱是”。不僅強調風景園林設計要因借地宜,也要通過設計改造自然,將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有機結合起來,情景交融、重意蘊情。風景園林設計不僅要滿足使用功能,還能“化景物為情思”,“對內足以抒己,對外足以感人”,“寓之于目,得之于心”,追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引導觀者對園林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局限于景色本色,能夠脫其形達其理,創(chuàng)造出人和自然相輔相成、合生共榮的風景園林景觀。

3.2吸收西方園林藝術精華

吸收西方園林藝術精華,促進中西方的交流,互通有無,將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的風景園林“借景”理念傳向世界各地,保持并延續(xù)傳統(tǒng)開創(chuàng)全新特色,促進中西方園林文化的溝通、對話,成為全世界共享的精神與物質財富。同時,擴大高科技、新材料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運用,比如燈光、幻影等技術的運用為風景園林設計“借景”理念運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3靈活“借景”創(chuàng)作思維

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一般都實現(xiàn)確定固定的主題、意境,再圍繞這個主題進行設計,在實際應用中強調因地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展示手法來產生“一法多式”的變化,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與通用性。中國風景園林設計“借景”理法就是強調靈活的創(chuàng)作思維,在一定的主題下發(fā)揮巨大的創(chuàng)作自由度,強調“萬變不離其宗”、“仿中有創(chuàng)”,保持傳統(tǒng)的特色的同時又有所創(chuàng)新,保持中國風景園林設計“借景”理法的強大生命力。

第5篇: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范文

關鍵字:園林景觀設計;民族文化;表現(xiàn)手法

研究表明,我國園林設計體系中無論是商周時期周文王的“靈囿”,還是漢武帝的“上村苑”抑或是明清時期的“拙政園”、 “頤和園”等, 從其建筑風格與設計理念看來,無不折射出各個時期厚重的歷史文化與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賦予園林景觀豐富的內涵,從而使得我國民族文化藝術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各種具有典型文化內涵的民族符號,并體現(xiàn)了民族的生活理念和審美情趣,民族文化既是設計的源泉,又是設計特定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作為一名園林設計者,應如何結合現(xiàn)代高科技工程技術手段并更好地尋找民族文化和園林景觀設計的切合點,并體現(xiàn)民族文化和民族內涵等,值得人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深討。本文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對民族文化在園林設計中的體現(xiàn)進行闡述:

一、民族文化的表現(xiàn)手法

1、內在意境表現(xiàn)法

1)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創(chuàng)造意境

尤其是在主題公園的設計中, 為突出其主題,設計者們通常在最顯要的位置構造富含名族文化內涵的核心景點, 例如,中心花壇、雕塑以及噴泉等, 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讓人們產生一種心靈震撼, 并領悟其所蘊含的民族文化。

2)通過楹聯(lián)、詩文、碑刻渲染意境

在我國古代園林設計中,經常用到古人的楹聯(lián)、詩文、匾額以及碑刻來渲染意境。例如,明代王獻臣仕途失意, 歸隱蘇州后并建成中國四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其中,對于園林中荷花種植的設計以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中的“香遠溢清, 亭亭凈植”為布局, 從而體現(xiàn)出設計者潔身自好的品格。

3)采用山水資源, 師法自然的表現(xiàn)手法

自古以來文人就與瀑布、小溪及山泉等水體結下不解之緣, 古今園林, 無園不水, 并認為水是園林的靈魂。正如孔子云: 智者樂山, 仁者樂水。由于我國泉水資源豐富,正是受這些山水等自然資源的啟示,在古今園林景觀中諸如人工湖、溪、池、跌水、噴泉、瀑布屢見不鮮。

2、外在形式表現(xiàn)法

此方法是在園林設計中最常用、最直接、最簡單的表現(xiàn)手法, 通常以文字、園林建筑等形式來渲染氣氛, 將設計者的設計理念直接地融入到其中。這在紀念館、紀念性廣場、碑林以及雕塑等場所或景點十分常見。同時,改表現(xiàn)法的園林布局形式多采用中軸對稱、方方正正等形式。它們往往講究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從屬關系明確, 以幾何圖案構圖, 整齊對稱, 邊界和空間一目了然, 空間序列分明。此外,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審美觀的差異, 不同民族文化底蘊的設計理念和表現(xiàn)手法有所不同,在園林設計中對于場地、空間、簡約、實效、生態(tài)等原則的注重程度也不同。所以,不同民族文化內涵的表現(xiàn)方法始終圍繞形式美和理性美來展開的,并充分體現(xiàn)出自己民族的風格與文化內涵。

二、文化內涵的挖掘

1、名人文化

對于特定的歷史時期,名人的風姿映射了一個地域或者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 是不可多得的社會財富。所謂的名人文化, 其實就是一個民族的觀念和理論、精神和意識、情操和品格、以及美學情趣的綜合體現(xiàn)。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沉淀, 人才輩出,經濟、政治、教育、哲學、文化、藝術乃至社會倫理、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的先賢圣哲, 以獨特建樹和杰出貢獻推動了社會發(fā)展, 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 為世人所仰慕。因此,在園林設計中融入名人文化、弘揚名人文化, 不僅是對名人的一種緬懷, 更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傳承,通過名人文化的不斷滲透, 來振奮和弘揚民族精神, 從而有效地激勵人們不斷奮進。在我國,古今的園林景觀中有不少應用名人文化的成功先例。例如,代表孔子文化的孔廟、夫子廟以及文廟等幾乎遍及全國各地, 成為中華民族的文脈所在。

2、民族傳統(tǒng)文化

在中國的文化發(fā)展史上, 儒、道、佛文化成為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并且都以各自的文化特征影響著中國文化, 同時三者又相互融合, 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于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在此種文化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園林文化, 無疑深深地打上了儒、道、佛三家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傳統(tǒng)文化造就了以自然山水園林為主流的古典園林, 中國古典山水園林主要受民族思想觀念影響而形成。其中,風水說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很好地體現(xiàn)出我國古代人樸素的宇宙觀的哲學體系。因為,風水說其理論依據主要是古人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的摸索以及對生活的實際體驗而逐步形成的,從而使得風水說對園林文化的影響上至皇城, 下至山村。例如,我國許多村鎮(zhèn)的選址常講究山環(huán)水繞,坐北朝南, 地形、山脈走向, 這種理想的風水模式在中國大地隨處可見,并逐步滲透到我國園林與建筑景觀之中。

3、自然資源文化

所謂的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未經人類加工的、天然存在的資源, 例如礦產資源、水資源及氣象資源等。這些自然資源地域性強, 在一定地域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 并形成特有的自然資源文化現(xiàn)象。古代文人喜歡在石壁等上刻字、作畫等,從而使該地自古以來, 游人如織, 其民俗文化, 旅游文化, 宗教文化和現(xiàn)代科學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 這種自然和非自然匯聚成的自然資源文化, 使得園林設計中賦予了更多的民族內涵,將自然資源文化應用于園林最多的莫過于生物資源文化,并將人的精神融入到其中,使園林更具生機,并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園林的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使之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然而,園林文化應植根于地域文化之中,也就是園林的設計融入了本土的民風情、俗、自然資源以及人文歷史等設計元素。因此,其所涉及的民族文化內涵要真實地反映地域文化特征, 而不能違背歷史文化, 移花接木,牽強附會。所以,只有發(fā)掘和深化民族的特點,并試圖尋找現(xiàn)代園林景觀設計和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平衡點,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園林景觀設計的“民族化、本土化”特點,并為我國開拓出一片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園林景觀設計技術領域。

參考文獻:

[1] 李星寧. 園林景觀設計中民族文化的表現(xiàn)[J].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1,(10)

[2] 王曉云. 鄭和公園設計思路: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的交融[J]. 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 2005,(03)

[3] 姚遠, 陳瑾. 引入4W概念進行衡陽師院校園景觀設計[J]. 廣東園林, 2007,(04)

[4] 王剛, 周全民, 王龍. 金張掖大道景觀設計[J]. 農業(yè)科技與信息(現(xiàn)代園林), 2007,(10)

[5] 葉志敏, 張小開. 竹子在現(xiàn)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 世界竹藤通訊, 2009,(04)

第6篇: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范文

關鍵詞: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個國家之間加強了聯(lián)系和交流,其中西方文化也通過這項渠道進入到我們的視線,給我國各個領域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在園林設計中,西方園林設計理念與我國傳統(tǒng)園林設計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新方式,并對此進行運用對我國園林景觀設計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中式園林景觀類型

1.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主要是在景觀中帶有濃郁的中國古代文化特點的園林景觀。這項園林景觀主要是通過遵循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從而體現(xiàn)出濃厚的古典韻味,在園林景觀的規(guī)劃上,根據我國地域的差異呈現(xiàn)不同。1.1四合院。四合院作為我國北方園林景觀中的代表,主要是通過仿照北方的皇城格局建造形成的,整體結構十分注重對稱以及呈現(xiàn)閉合形式的獨門獨院模式。四合院主要是以一家人居住為主,并且與鄰院的軸線形成對稱式的排列狀態(tài)。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韻味。1.2江南水鄉(xiāng)。在南方中主要是以江南地區(qū)為代表,這一區(qū)域由于水流眾多,因此在房屋、園林的建造中就將這一元素運用到其中。根據水勢的組團分布,體現(xiàn)出婀娜秀雅的景觀意境。2.現(xiàn)代中式園林景觀?,F(xiàn)代中式園林景觀與傳統(tǒng)的古典園林景觀不同,在現(xiàn)代中在古典園林景觀上加入了現(xiàn)代的思想,使之在最終的體現(xiàn)上更加多變和時尚,并且也更加的滿足現(xiàn)代人的需求和審美意識。在對園林景觀整體規(guī)劃上主要是運用豐富多彩的構景和材料在其中的運用。注重對意念進行模仿,如:在現(xiàn)代園林景觀設計上加入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意象符號,通過現(xiàn)代設計方式表達出傳統(tǒng)的韻味。

二、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要素

1.建筑。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首要元素是建筑。這一元素主要是出現(xiàn)在比較大的庭院景觀規(guī)劃中,采用建筑的元素還需要加強對建筑進行裝飾,如:細部中運用帶有意象符號進行裝飾,或者是植物盆栽進行點綴。通過這些方式的運用還能夠體現(xiàn)中國文化意境和韻味。如:在現(xiàn)代別墅中設計中式中庭或者是游廊等。2.山水。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山水也是運用比較多的方式。通過山與水營造出自然的山水環(huán)境,增強新中式園林的靈性。但是在新中式園林景觀中山水主要是以簡單的造型出現(xiàn),使之與景觀融為一體。3.植物。新中式園林景觀中的植物景觀在選材上不是運用帶有傳統(tǒng)寓意的植物種類,而是采用外來品種進行裝飾、點綴。在傳統(tǒng)的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采用都是帶有一定寓意的,如:松竹寓意人品格和意志堅定,梅花代表人的氣節(jié)等。對營造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園林具有很好的烘托作用。新中式園林景觀植物運用更多是自然形狀的植物和運用修剪的方式,營造文化氛圍。4.景觀色彩。在景觀色彩的運用上呈現(xiàn)出多樣性和豐富性。在園林景觀中主要是運用中國傳統(tǒng)的紅色和琉璃黃色進行,如在過年時通過紅色表達出節(jié)日的喜慶。黃色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在作為權力的象征,體現(xiàn)出高貴和威嚴。除此之外還有象牙白和黑色的運用,白色體現(xiàn)出干凈、清爽,黑色主要是用于園路的鋪裝和亭子的底漆,呈現(xiàn)出內斂沉穩(wěn)的氛圍。

三、新中式園林設計手法

1.園林空間布局。園林景觀的最終效果是通過對景觀整體的空間布局是否合理恰當決定的。對空間進行布局,首先是連續(xù)性的空間序列,主要是將開始、引導、和結尾部分進行組織,使之聯(lián)系到一起,規(guī)模也是從小到大,簡單到復雜。其次是對空間進行巧妙的轉換,運用多種方式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裝飾和點綴,給人心理上造成一種空間錯覺,使之富有藝術性。最后是看與被看的關系,主要是促使景與景之間的過渡。2.構景手法。在園林景觀設計上構景手法的運用可以營造出悠遠意境的景觀氛圍,通過構景實現(xiàn)對園林景觀空間的分隔和組合。主要的構景方式有:其一是借景,就是將視線所及之處的景觀運用到園林中,達到豐富景致的目的。其二是隔景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屏風的形式完成,激發(fā)人的好奇心,為景致蒙上一層面紗。其三是框景的形式,主要是從角度上通過畫框對景色進行欣賞。3.疊石理水。疊石理水主要是通過山水關系與疊山的形式,對景致進行表現(xiàn)。其中山水關系主要是通過對山與水之間的精妙布局,在形式上可以偏重于山,也可以是水,使之形成不同的園林景觀風格類型。而疊山是通過石頭漸漸堆積起來的形成的假山,使之成為一項景色,主要是為了呈現(xiàn)出景觀的自然性。理水在其中運用是為了增添游覽性和對景觀空間的豐富。4.花木配置。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花木的配置與傳統(tǒng)的古典園林景觀設計上有明顯的差異。其一是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在整體造型風格上更加具有空間感;其二是植物層次上更加的簡單、大方和自然。在植物的選擇上通常是由喬木、草、灌木等相互配置的方式。在西方園林景觀設計上比較注重植物的顏色搭配和修剪。而新中式園林通常是以自然的植物為主,進行修剪裝飾,植物色彩的運用上更多體現(xiàn)為綠色,同時與其他花色相配,以此從整體上營造出濃厚的古典園林景觀韻味和氛圍。

四、結語

本文是基于對新中式園林景觀的研究,新中式園林景觀主要是通過傳統(tǒng)古典園林景觀與西方園林景觀兩者進行融合形成的新中式園林景觀形式。在文中對此進行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新中式園林景觀類型,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和現(xiàn)代中式園林景觀進行研究,對其中兩者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行了解。其次是對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的元素進行分析,主要有建筑、山水、植物、景觀色彩這四方面元素分析。最后是對不同的設計手法進行敘述,對新中式園林景觀在我國的設計和運用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張小玉.淺析新中式景觀設計與傳統(tǒng)景觀設計的對比應用[J].居業(yè),2016,(5):56-57.

[2]黃丹平.淺析人居環(huán)境的新中式園林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8):995-995.

[3]李士明.淺析“新中式”景觀設計發(fā)展與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8).

[4]劉清.淺析新中式居住區(qū)景觀設計——以常州云山詩意小區(qū)為例[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0):416.

第7篇: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范文

關鍵詞:中國;傳統(tǒng)園林;設計技巧;風景園林工程

中國古典園林具有悠久的歷史,經歷了歲月的洗禮逐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獨特風格的園林體系。而中國傳統(tǒng)的造園手法是我們不能忽視的關鍵點。因為這是古代工匠經歷了長期的時間才形成的藝術結晶,是不同于歐洲國家的獨有的藝術風格。中國古典園林中景觀的設計講究動靜結合,疊山理水,在細微之處反而能看見古代工匠的別具匠心之處。整個園林給人的感覺就是雖然是人工建造的景觀,但是并沒有人工開鑿的痕跡,通過對山石植物的合理運用,仿佛是天然形成的。因此,我們的現(xiàn)代園林設計中要合理運用古典園林的設計技巧,使景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1 常見的中國園林的傳統(tǒng)造園手法

常見的中國園林的造園構景手法有九種之多: 借景,對景,夾景,框景,漏景,抑景,透景,添景,障景。下面?zhèn)戎亟榻B幾種比較常用的構景手法。

1. 1 借景

借景是將園林外景色引入并與園林內景色相疊加的造園手法。借景可以彌補園林空間尺度小且耗費過多財力的缺點。中國古典園林史上比較有名的借景案例有頤和園的昆明湖遠借玉泉山; 江南的拙政園遠借北寺塔,巍峨的北寺塔聳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甚是壯觀,形成了著名的"涉門成趣"、"入園見塔"景觀; 以及蘇州的滄浪亭鄰借園外的葑溪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獨特景觀。

1.2 對景

對景是指園林中的主客體通過軸線確定視線關系的,從甲觀賞點觀賞乙觀賞點,從乙觀賞點觀賞甲觀賞點的造園手法。例如在游人身處園林之中,登上亭、臺、樓、閣、榭,可觀賞堂、山、橋、樹木等,或在堂、山、橋等處可觀賞亭、臺、樓、閣等等。

1.3 夾景

中國園林中為了突出理想景色,通常在景觀的左右兩側以樹木、山石、或建筑等加以屏障,這樣就形成了左右遮擋的狹長空間,使遠處景觀更顯得有主有次。夾景是一種帶有控制性的構景方式,它可以表現(xiàn)出工匠的設計構思意境和感染力,不僅能突出園林中主要景觀的地位,而且能誘導游人視線的匯聚,使景觀空間定向延伸,直到達到園林中景觀的節(jié)點。

1. 4 框景

框景是指工匠在構思設計園林時有意識地設置框洞式的結構,并引導游人在特定的位置通過這些框洞觀賞景觀的造園手法。這種造園手法曾在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中出現(xiàn):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句詩是對框景這種造園手法的最佳寫照。

1.5 障景

障景是指在游覽的路線上設置一些山石、照壁、花木等遮擋物,從而遮擋游人的視線,引導游人改變觀賞的路線,從其他方向觀賞園林中的景物的造園手法。障景的采用使園林的景觀達到不重合的韻味,也進一步造成了欲揚先抑的效果。障景運用典型的例子是北京頤和園中巨大秀美的太湖石被安置在仁壽門內,這樣的構思使整個院落的景致顯得富有層次感。

1.6 漏景

漏景從框景中發(fā)展而來,是指游人能夠從疏透處觀賞到園林中的景觀。漏景能夠促成園林空間的空靈與滲透,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疏透處的景物構設,既要考慮定點的靜態(tài)觀賞,又要考慮移動視點的漏景效果。例如蘇州留園入口處的洞窗漏景,蘇州獅子林連續(xù)的玫瑰窗漏景等,這些都是漏景手法運用的佳作。

2 中國傳統(tǒng)造園手法對現(xiàn)代景觀設計的影響

2.1 場地要素

無論是古典園林的設計,還是現(xiàn)代園林的設計,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場地進行施工,那么再好的景觀也達不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因此,設計師要將場地的選擇放在首位。首先要考慮到的是與周圍的環(huán)境是否融洽,能否給人以舒適的感覺,這是園林設計的基礎,從選擇園林的位置到亭臺樓閣的布置,都需要設計師認真規(guī)劃。古代的園林造型師已經在其著作中很好的告訴了我們答案,就是要對周圍的園林地勢進行詳細的考察,周圍的湖泊、山川的位置要自然的融入到園林設計中去,與四周的景色自然而然的銜接在一起,否則構造出的園林就會顯得格格不入,達不到整體的美觀效果。按照現(xiàn)代風景園林設計的要求,場地形態(tài)與景觀小品之間的搭配要相互融洽,能夠形成整體性。中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所以在設計時可以考慮不同的人文景觀與當地的風俗,在進行周圍地形的勘測,充分考慮到自然景觀對地形地勢的影響因素,開展合理的布局,最終使得設計出的園林景觀能夠充分與周邊的地域特征相互銜接,形成一處渾然天成的園林景觀。

2.2 設計要素

風景園林景觀設計中離不開山水、植物、道路、建筑等這幾處主要的設計元素。將這幾種元素合理的搭配在一起,能夠使得園林景觀變得更加豐滿,造型更加多樣化,具有一種獨特的美感。中國的傳統(tǒng)園林中,寫意山水園居多,這是根據山水畫為原型得來的靈感。在傳統(tǒng)園林中,建筑的造型多以精致小巧為主,能夠很好地同周圍的環(huán)境相互融合。再加上獨具匠心的空間布局,就會成為錯落有致的院落。人們在亭臺樓閣中穿插游走,不僅感受到的是自然的氣息,還會因此時此刻的美景而沉醉其中。傳統(tǒng)園林中已經將山水的運用發(fā)揮到極致了,凝聚天地之靈氣,匯集日月之精華,在小小的空間內就能夠表現(xiàn)出湖泊的大氣,山與水之間相映成趣,因此我們在現(xiàn)代的風景園林工程中要繼續(xù)保持山水元素,形成一種虛實交映的錯位感,以疊山理水的手法體現(xiàn)出大自然的靈動之氣,并在周圍栽種花草,以樹木作為遮掩,亭臺樓閣在樹木的遮掩中忽隱忽現(xiàn),具有一種神秘感。園林中的道路要以人流的走向為依據,滿足人們視覺感官的要求,同時還能營造出一種曲徑通幽的效果,增加了園林中的趣味性。

2.3 空間布局

中國傳統(tǒng)園林空間從根本上講就是一種外部空間設計。首先是園林空間的界定,園林空間應當給內在的游人心理上的領域感。可以利用地形的變化,栽種的植物的高低,或者地面材質的不同來界定劃分園林中各種性質的空間,各個空間既相互獨立又存在聯(lián)系。其次是空間的層次,傳統(tǒng)園林的空間層次變化多端,為了游人的視覺感受,園林中的空間多通透開敞,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相互滲透,空間曲折幽深、層層疊疊、游人身在其中視線所及之處其實是不同空間中景觀的疊加。再結合多種造園手法形成"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再次是空間的對比,古代工匠在造園過程中運 用各種對比手法,使大空間不顯得大而無當,小空間不顯得狹小擁擠。尤其在江南的私家園林中,由于場地規(guī)模較小,可以通過空間的對比形成小中見大的心理效果??刂茍@林中景觀的分布,給游人欲揚先抑的視覺感官,在狹長窄小的空間中使游人的視線極度收縮,行至開闊的空間中使游人突感眼前一亮,豁然開朗。最后是空間的序列,園林中空間序列的組織關系到園林布局的全局性和整體性,形成循序漸進的空間效果。

3 結束語

中國的園林設計中不僅要滿足虛實結合的效果,還要不斷豐富其層級感,實現(xiàn)自然的意境?,F(xiàn)代風景園林的設計中,要繼承傳統(tǒng)園林設計的手法,并將其不斷豐富與完善,形成具有現(xiàn)代化特色的造林技巧,這不僅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1]龍金花.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邂逅--談"新中式"景觀設計[J].園林. 2009(01)

第8篇: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范文

關鍵詞:古典園林;居住區(qū)景觀;生命力;顯性傳承;隱性傳承

1 中式居住區(qū)景觀――古典園林生命力的顯性傳承

1.1 提取古典園林元素符號與片段并重組創(chuàng)新運用

抽象的屏門,營造空間層次感的漏窗、冰裂紋式的風窗、分隔空間的柳條式戶,孔洞、格柵、縫隙等一系列古典園林設計手法與獨具特色的攢三聚五的置石、現(xiàn)代材質的廊以及代表傳統(tǒng)文人特色的植物――竹的運用,這些都是古典園林設計的基本元素,被直接或疊加重組運用在中式園林中,不僅豐富了現(xiàn)代景觀設計的語匯,更能使國人找到傳統(tǒng)的歸屬感。

1.2 新材質的融入

竹林中隱約看見白墻與鋼管形成的屋頂,簡約樸實而不失趣味的景觀小品是由防腐木材結合現(xiàn)代輕鋼材質、鋁制而成的。鋼化玻璃與鋼材的欄桿,不禁想起何陋軒的建構視覺,遠觀輕盈飄渺的水墨畫般的神韻,頗有人文意境。傳統(tǒng)元素的保留并以現(xiàn)代手法表達,在傳承了古典園林精髓的同時,也融入了現(xiàn)代元素的視覺感觀。材質表皮是現(xiàn)代的,但核心精神是古典的。

1.3 空間序列的營造

古典園林最擅長的是組織空間秩序,智慧的古人在營造空間時,考慮到人的心理體驗以及感官需求,運用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和空間的曲折變化,并且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又彰顯各自特點。

小中見大、虛實呼應,步移景異等傳統(tǒng)園林空間處理手法在現(xiàn)代景觀中發(fā)揮了延展空間感的作用。在竹境格調居住區(qū)中,突出表達院落景觀,庭院空間由廊道、木棧道、平臺、穿起不斷變化的,收放自如的禪意空間,營造趣味的社區(qū)共享空間,置身于此,感覺空間一氣呵成。無論是宮殿還是民居,都由大大小小的院落空間組成,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性格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的,這才是中國居住文化的根。

2 古典園林生命力的隱性傳承――以深圳黃埔雅苑居住區(qū)景觀為例

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傳承,使我們不能絕對的看待全球化以及“歐陸風”,集體無意識的力量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以及對建構審美的取舍。當前,大部分居住區(qū)景觀結合了西方歐式的軸線秩序感與中國古典園林自然含蓄。黃埔雅苑的景觀設計較為成功,雖位于市中心,但置身于此,猶如世外桃源。獨立的庭院風格,無論鳥瞰還是在庭院中休憩都十分宜人。

社區(qū)雖為歐式風格,疊水溪流、休憩三亭等觀賞與體驗景點;“家”與“園”、“建筑”與“景觀”融合,窗前或陽臺,是觀賞園林景觀的最佳視線,景觀是居民們聽泉、觀林和休閑娛樂、鄰里交流的開放空間。社區(qū)內住宅一層均大部分為架空,整個園林視野通透、內外交融,體現(xiàn)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完美融合以及較好的景觀連續(xù)性。雖然小品是歐式的元素,但還是會發(fā)現(xiàn)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影響著整個社區(qū),如相地,造山等。小區(qū)與主干道相鄰,于是在社區(qū)邊緣營造微微起伏的山坡,是對古典園林造山手法的繼承。坡上為歐式涼亭,小橋流水,蜿蜒曲折的休閑步道,空間高低起伏,曲折的溪流。雖然元素是歐式的,但是布局建構運用了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亭臺水岸,形成對景,局部微地形借鑒了古典園林的模山范水。這樣的“歐陸風”并不是所謂的“中國性缺失”,在古典園林的隱性建構控制下,增添幾分秩序,整齊劃一的歐式風格,同樣營造了自然宜居的社區(qū)環(huán)境,并滲透著中國傳統(tǒng)的場所精神與審美價值觀,靜靜的綻放著古典園林的生命力。

3 結語

個人認為傳統(tǒng)包含幾千年積淀的本土風俗,文化價值觀,審美觀,是一種集體無意識。東方的古典園林傳統(tǒng)元素實際上從未離去,它以精神靈魂的方式一直依存在于“現(xiàn)代性”都市軀殼中。西方學界對于中國城市的批判熱點之一,就是所謂的“中國性缺失”但如果深度了解中國城市的發(fā)展,對于所謂中國性的理解其實基本上是一種對于傳統(tǒng)的圖像的懷舊臆想和主觀眷戀,是對傳統(tǒng)表象符號的識別,而不是對核心精神的辨識與保留,確切的說是一種認知停滯,以及對傳統(tǒng)本質認知的偏差,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tǒng)也在進化以便適應現(xiàn)代人的發(fā)展需求,而并非是我們頭腦中一成不變的元素意向。

參考文獻

第9篇: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范文

關鍵詞:古典園林;美學思想;現(xiàn)代園林;設計

1 古典園林的自然觀對現(xiàn)代園林設計的影響

師法自然一直是中國古典園林創(chuàng)作的思維方式?!巴鈳熢旎械眯脑础?,古代造園以自然山水為創(chuàng)作的摹本,造園者通過對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華于園林中,成就了無數美景名園。因此,深入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應是園林創(chuàng)作設計的基本源泉。園林設計師應當廣游天下美景,多接觸真自然大山水,多搜集積累景觀素材,進而更好地總結它們美的本質。師法自然的過程就是設計者將自己對自然美的親身體驗加以濃縮概括、提純典型化后再用自然元素表達出來分享給大家的過程。

中國古典園林的自然觀最值得我們好好領會的。中國園林崇尚自然,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這與現(xiàn)代園林的發(fā)展方向相吻合。人類與自然,其生命活動本能地與自然相互聯(lián)通??茖W證明一旦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人就會自律性喪失,生物鐘失調,新陳代謝不平衡?,F(xiàn)代園林與古典園林之間有著一脈相承的許多共性,也有著一些不同。在尋求中國園林文化現(xiàn)代形態(tài)過程中,我們應很好地繼承本土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積極挖掘古典園林藝術中契合現(xiàn)代園林精神的“基因”,從中提煉精華,并引入到現(xiàn)代園林理論構建之中。

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的“自然觀”與當前人類發(fā)展和城市發(fā)展中對生態(tài)學、美學、園林工程學的應用有著不謀而合的趨同。現(xiàn)代園林設計中又有了對古典園林“自然觀”的新的認識與拓展,主要表現(xiàn)在2個方面: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態(tài)自然的拓展,體現(xiàn)為一種綜合性的生態(tài)規(guī)劃思想;二是由靜態(tài)自然向動態(tài)自然的拓展,即將現(xiàn)代園林作為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系統(tǒng)。中國現(xiàn)代園林設計要以現(xiàn)代科學自然觀為引導,并按照現(xiàn)代人的審美需求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運用現(xiàn)代設計語言體現(xiàn)出來。重新全面地領悟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自然觀”,對于正確解決人類面臨的生態(tài)危機、協(xié)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堅持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觀,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中國古典園林從整體效果上來看,總是盡量地貼近自然,融入自然。它是由建筑、山水和植物組成的綜合藝術品。古典園林自然觀“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為基礎,宣揚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統(tǒng)一,以“天人合一”為最高理想,這種觀念是中國古人對大自然的強烈感情,迎合大自然的傳統(tǒng)生存方式和精神境界。因此中國古典園林秉著“因地制宜,自然天成”的造園原則,追求自然天成之美,憑山臨水,山因水活,水得山勢,青山綠水構成了古典園林的基調,同時它也強調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tǒng)一。并且采用我國詩畫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手法,大膽地取舍糅合,創(chuàng)造出多彩多姿的既有自然之美,又不拘自然之俗的園林景物形象。中國古典園林的自然風景與人文建筑巧妙融合,從總體效果上看,園林建筑依存于自然景觀,為了妙造自然,古典園林就要講究建筑形態(tài)的豐富多樣,不同的山水條件,不同的地形地勢,就有不同的人文建筑與之相稱,比如傳統(tǒng)建筑中多為依山傍水。園林中常用的觀賞花木有松、竹、梅、樟、蘭、菊、柳、荷、玫瑰、茶花、迎春和牡丹等,還有一些建筑小品,如畫舫、漏窗、花墻等,其選裁一般與園林的地理環(huán)境和園主所寄托的性情有關。它的獨具匠心,為園林增添了幾分纖細的生命力,起到了為自然山水,自然環(huán)境修飾、裝點的作用。這種通過精心創(chuàng)設而達到的自然天成的美感效果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造園原則,即所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現(xiàn)代園林將是生態(tài)功能、藝術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和諧統(tǒng)一園林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具有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凈化空氣的功能,創(chuàng)造意境美化環(huán)境的藝術功能,以及供人游憩交流等的使用功能。那么運用到現(xiàn)代園林設計中來說,我們當然不能僅僅從園林的形式上來審視“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要從更理性、科學、客觀的觀點去審視和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師法自然的方法各有高招,從設計思路上主要有2點:第一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去夸大突出和概括自然美最有生命力的景觀,如許多噴泉、疊泉水景的設計。你在自然界找不到它們,但卻能體會到它們源于自然的神韻。第二是在現(xiàn)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撐下去擴展和延伸觀賞者的感知能力,使人類更能感到自然的神秘與美麗。學習中國古典園林中的設計技巧:設計上只用簡單的圓孤線和波浪曲線來與世紀壇的建筑形體呼應,綠地中大面積以綠化為主,用植物來烘托景觀的主體――中華世紀壇。

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現(xiàn)代環(huán)境中綠化具有美化、觀賞增加意境的功能,而且它還可以改善氣候、保持水土、降低噪聲、改善生態(tài)等作用。具體比方說園林中的喬、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園林綠地是否真正能滿足涵養(yǎng)水源、凈化空氣的基本生態(tài)功能;園林的道路廣場設置是否比例得當,能否兼顧景觀與功能使用等等,這都需要進行理性的分析。

2 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對現(xiàn)代園林設計的影響

2.1 動態(tài)布局,移步換景

動態(tài)序列布局,使園林空間成為連續(xù)序列的寫景,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藝術效果。如在北京植物園展覽的溫室沙漠景觀,它的展覽面積只有幾百平米。但是如何才能以小見大,向人們更好地展示沙漠植物景觀呢?這就是這個設計中首要考慮的問題。我們在這個設計過程中就可運用“步移景異”的設計理念,成功的將巨人柱、大金琥、沙漠“河流”等幾個焦點景點表現(xiàn)了出來,道路設計的曲折變化則緊密圍繞這些景觀而展開。這樣的處理手法能更豐富室內空間的層次與變化,也很好地保證了室內景觀的完整性。

2.2 以情寫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造園如作詩文,其風格往往寄托園主的感情、意愿或理想。陳從周先生說:“中國古典園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尋味”。這句話概括了中國古典園林形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境美。意和景的關系就是心與物的關系,在意境中達到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統(tǒng)一,達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藝術境界。比如中國古典園林中有通過構建一池三島來表達向往海島仙山;模仿名山勝等等來表達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重視“寫意”手法的運用,集天下名山勝境,不過分追求和拘泥于對實物形象的摹寫,而是經過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煉,雖取材于自然又非純天然模仿。寓情于景,造景奇妙,展示“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神似境界。謝靈運所處的時代是士大夫對大自然山水風景之美的深刻領悟和一往情深的熱愛程度高漲的時期。這就決定了其立意是要寄情山林“造自然之神麗,盡高棲之意得”,“棲清曠于山川”。這種歷經藝術加工而得到的藝術美,富有身臨其境,似曾相識,又不知其所的玄妙之感,給人以詩情畫意或觸景生情的美好靈感,讓人留下了充分的聯(lián)想和回味的余地,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含蓄幽深的美。這些手法的運用并不會因為時過境遷而不再適用,反而由于現(xiàn)代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fā)更能將其發(fā)揚廣大,組織出豐富的空間。

在現(xiàn)代的園林設計中我們同樣要突出園林的“意境”。它是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但現(xiàn)代園林意境與古典園林已有所不同,它是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現(xiàn)代人的審美心理與情趣與當時建造古典園林的士大夫們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xiàn)代園林的意境匯集了人們的社會生活,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人物情感,包含了多樣化的藝術手法,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讓人流連忘返,回味不倦。它是園林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巧妙結合,融合歷史文化、美學、建筑、山水、植被以及設計師的個性思想,也是園林藝術美的最高境界?,F(xiàn)代生活中有時人們希望有一個寧靜的適于思考的場所,有時需要一個熱鬧的讓人感到充滿活力的地方,有時又渴望一片表達哀思、憂愁的空間……。這些都是內心情感的需要,所建造的景觀環(huán)境應引導人們抒發(fā)內心的真實感情,觸發(fā)在這個園林場所中產生某種感情上的共鳴,從而創(chuàng)造意境感。這種意境感的表達必須建立在景觀設計師們發(fā)自內心的真情實感的基礎之上。對于許多刻意追求華麗或對某些事物進行生硬模仿的園林景觀,在營造之初便喪失了這種情感上的真實性,也就不可能表達出景觀的意境感了。詩集字畫與文學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表現(xiàn)形式和追求“詩情畫意”的造園手法來表達意境,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最獨特的藝術風格之一,在現(xiàn)代造園領域中應進一步得到繼承和應用?,F(xiàn)代園林設計要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加以消化吸收,以求更好更大的發(fā)展,發(fā)掘出更多符合現(xiàn)代人審美情趣,更具有現(xiàn)代氣息的園林作品來。

園林中還常用“實者虛之,虛者實之”的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園林的虛實,園林中的虛與實常表現(xiàn)為山為實,水面為虛;近景為實,遠景為虛;景物為實,倒影為虛等許多景致的對比。現(xiàn)代園林設計是從人類視覺形象的感受出發(fā),根據美學規(guī)律,利用空間虛實景物,創(chuàng)造賞心悅目的環(huán)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