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色综合网,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japanese乱熟另类,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范文

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

第1篇: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范文

關鍵詞:粉土;地基處理;砂石樁

中圖分類號:TU447 文獻標識碼:A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某倉庫用房,門式剛架結構,甲方要求地面堆載不小于50Kn/m2;建筑面積1574.63m2,建筑總高度8.35m,設防烈度7度,結構安全等級二級。

(一)地理位置及地貌

本工程位于平原地貌單元之上,地勢較平坦,場地內分布多條南北向排水溝,寬1.8~3.5米,深1.2~1.8米,勘察期間已基本填平;場地東面分布多個大小不等魚塘,深約3.0米,已填平。

(二)地質情況

根據(jù)所提供的地勘資料,擬建場地在本次勘探范圍內,土層共分為6層,現(xiàn)選取其中的4層土列表如下:

表1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及壓縮模量(ES1-2)建議值

勘察期間,各鉆孔均遇到地下水,主要為賦存于松散沉積物中孔隙水,系潛水性質,受大氣影響,主要由大氣降水及地表水滲透補給??碧綍r地下水初見水位埋深0.80~1.00m,穩(wěn)定水位埋深0.60~0.90m(標高為3.58 m~3.28m)。年水位變化幅度1.0m左右,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0.50m(標高為3.68m)。對本次擬建工程而言,建筑物基礎受地下水位變化具干濕交替,按不利因素考慮,該場地環(huán)境類型為Ⅱ類。根據(jù)鄰近工程資料分析,擬建場地地下水對砼和砼中鋼筋長期浸水具弱腐蝕性,干濕交替具中等腐蝕性,對鋼結構具中等腐蝕性。

二、地基處理

根據(jù)地勘報告,該場地類別屬Ⅲ類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特征周期為0.45s,為抗震不利地段。本場地根據(jù)試驗及公式計算,判別(3)、(4)層飽和粉土為可液化土層,地基土液化等級為輕微液化;綜合判定該擬建場地具輕微液化。由于表層覆蓋層較厚,且承載能力很低,且壓縮模量小,地基沉降量大,故不能直接作為淺基礎或堆場的持力層,因此必須對場地進行地基處理。

(一)地基處理方案

根據(jù)結構初步設計結果,單柱最大豎向承載力標準值Nmax=500kN,堆載≥50Kn/m2,要求處理后地基的承載力特征值在80~120kPa,滿足該建筑物對承載和沉降的要求。參考本地區(qū)已有的施工經(jīng)驗,我們采用砂石樁進行地基處理。同時利用樁中的砂石孔隙排水,減小因擠土效應使孔隙水壓力增加的問題,減輕或消除液化土層的作用,使復合地基的承載力能穩(wěn)定并達到工程需要。

(二)砂石樁復合地基的設計及施工:

1、 執(zhí)行規(guī)范:《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 79-2012、《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樁基為正三角形布置,樁徑400mm,樁間距1.05m,面積置換率7.18%。

2、 砂石樁樁長的確定:樁長穿過承載力低的(1)、(2)號土層,樁端進入(3)號土層內≥1m;本工程樁長≥6m。

3、 處理范圍:按地基沉降計算的應力影響范圍及大于可液化土層厚度的1/2并不小于5m確定,同時因為建筑一層內部有重型設備,綜合考慮,本工程區(qū)建筑物外墻以外6m范圍以內滿堂處理。

4、 砂石樁使用的砂石料采用天然級配砂卵石,要求含泥量≤5%,最大粒徑≤50mm。

5、 砂石樁使用的砂石料的級配按設計承載力做級配試驗,以現(xiàn)場試驗確定。

設計估算:樁用料量=樁孔體積×充盈系數(shù);

規(guī)范取值:充盈系數(shù)β=1.2~1.4,若施工中地面下沉:取大值;施工中地面隆起:取小值。

根據(jù)當?shù)厥┕そ?jīng)驗,本工程的充盈系數(shù)取值為β=1.25

6、 砂石樁采用振動沉管樁機施工,以消除(3)、(4)層飽和粉土的液化作用。

7、 施工前先選擇有代表的地塊做施工工藝、成樁擠密試驗,確定復合地基的設計參數(shù)的準度,對原設計作進一步的補充完善。

8、 砂石樁的打樁施工順序:從中間向或隔排施工。打樁過程中有地面隆起不均勻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采取調整充盈系數(shù)的方法解決此問題。

9、 施工時樁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3倍套管外徑,套管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1%。

10、砂石樁打完后,將設計樁頂以上的土層挖除到設計的樁頂標高,將場地上松散的土用壓路機壓實,再分三層鋪設砂石墊層(此層在現(xiàn)場稱為褥墊層),用壓路機壓實到設計標高,厚度共500mm。

11、在褥墊層施工完成后25天對復合地基做靜載荷試驗。靜載荷試驗的數(shù)量按不少于總樁數(shù)的0.5%及每個單體建筑不少于3點控制。同時按照規(guī)范要求檢測基礎變形及檢測壓縮模量,沉降量控制為:總沉降量≤50mm,柱間沉降差≤0.002L(L為柱距)。

(三)地基處理承載力試驗

取場地7#試驗點,采用現(xiàn)場靜載荷試驗,測得復合地基承載力極限值為210kpa,相應的最大沉降量為16.30mm,滿足工程要求。

三、結束語

本文通過工程實例,針對軟土地區(qū)地基承載力不足時給出了有效的地基處理方案,該方法亦有效的控制了土層液化的產(chǎn)生;靜載荷試驗表明,砂石樁處理后的軟土地基承載力、地基變形均能滿足工程需要,效果理想。本文為粉土、粘性土、素填土、雜填土等軟土地區(qū)的地基處理提供設計和施工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 50007-2011.

第2篇: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范文

關鍵詞:路橋施工;過渡面;不均勻沉降;壓實度;軟土地基處理

1 前言

在路橋連接部位,連接處的施工是重要部分。因為道路與橋梁在建筑工藝上存在差別,地基的情況也有個巨大差異,但是公路與橋梁通過的載荷是相同的,這樣就會在作用面上漸漸形成不同的差異,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情況。這種現(xiàn)象會影響公路和橋梁的安全,在上面行駛的汽車等容易引發(fā)跳車現(xiàn)象。跳車現(xiàn)象影響著汽車的安全駕駛,如果在會車時發(fā)生跳車現(xiàn)象,容易引發(fā)安全事故。因此找出不均勻沉降的原因,并在今后的施工時避免出現(xiàn)此類現(xiàn)象,有很重要的意義。

2 路橋過渡面不均勻沉降原因分析

不均勻沉降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對車輛安全行駛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導致該問題發(fā)生的原因是多方面。通常該問題還是多種因素共同所致,具體來說,其成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結構設計不合理

路橋建設中在過渡面的設計中,搭板式設計最為普遍。這種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不均勻沉降現(xiàn)象。但是如果搭板出現(xiàn)斷裂,就會出現(xiàn)嚴重的不均勻沉降。所以搭板設計還不夠完善。然而在有規(guī)定上,也沒有相應的具體的規(guī)定,沒有對搭板長度,強度的嚴格規(guī)定。這讓施工選擇搭板時,并沒有可靠的參考因素,只能依靠設計者的經(jīng)驗和判斷。

2.2 材料質量不合格

材料不合格是出現(xiàn)道橋過渡面出現(xiàn)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重視原材料的質量,導致建設后強度不夠,同時驗收時不細致,走過場,導致工程質量低。在大型車輛多次碾壓下,就十分容易等搭板斷裂,混凝土風化等問題。所以材料質量的控制十分重要。

2.3 壓實度未能滿足要求

壓實度不達標是過渡面不均勻沉降的又一巨大誘因,在工程質量的調查研究中,壓實度不足是不均勻沉降最大的最終禍首。壓實的流程不當,壓實機械車輛的應用不準確,不進行工程試驗環(huán)節(jié)等原因導致了壓實度不良。壓實度不足導致地基軟,在車輛和貨物的重壓之下導致地基下陷,從而引發(fā)上層混凝土連接部分斷裂。應該選擇工作性能穩(wěn)定的設備機械,提高壓實工作的認識程度,重視壓實的意義,保障壓實工作滿足質量標準。

2.4 軟土地基處理不到位

軟土地基是道路施工的基礎工作,只有做好基礎才能做好后續(xù)工作,軟土地基沒有打好,導致上面的混凝土受力不均勻,容易發(fā)生斷裂,從而在路橋過渡面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從而引發(fā)汽車行駛到該處出現(xiàn)跳車現(xiàn)象,不利于汽車駕駛員駕駛汽車的穩(wěn)定性,同時對駕駛的舒適性也帶來破壞。軟土地基處理不到位主要是因為為了加快施工進程,地質探測沒做到位,鉆孔深度不夠,不能滿足軟土地基建設的要求。從而引發(fā)軟土地基的工作做得不好,處理不夠。

2.5 施工人員的素質偏低

施工人員素質偏低,對路橋過渡段的施工技術和規(guī)范要求掌握不全面,未能嚴格根據(jù)規(guī)范標準開展施工,存在違規(guī)違章操作,影響工程質量提高。另外,施工現(xiàn)場管理監(jiān)督不到位,對存在的問題沒有及時處理和應對,也會影響工程質量,導致過渡面不均勻沉降問題發(fā)生。

3 路橋過渡面不均勻沉降的防治對策

解決過渡面的沉降問題要從原因出發(fā),針對病癥抓藥。要結合本身工程的特點,注意設計工作,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加強原材料質量的監(jiān)管,注重軟土地基的建設,提高施工人員素質,保障工程質量。

3.1 做好過渡面設計工作,有效指導施工

做好過渡面設計工作,確保過渡面長度合格,強度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為提高施工質量奠定基礎。施工前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對過渡面施工進行科學合理安排,有效指導過渡面施工,促進施工任務順利完成。做好過渡面沉降試驗,將不均勻沉降嚴格控制在相關范圍內,滿足施工規(guī)范要求,為提高工程質量奠定基礎。

3.2 加強材料試驗檢測,確保材料質量合格

做好過渡面施工材料采購工作,從質量可靠的供應商中采購材料。加強水泥、砂石等材料試驗檢測,確保各項指標合格,滿足施工規(guī)范要求。對施工現(xiàn)場材料也要做好抽檢工作,確保質量合格。要合理選擇各種材料類別,確保其質量符合施工規(guī)范要求,能滿足施工需要,為提高過渡面壓實度,提高工程質量,預防不均勻沉降現(xiàn)象奠定基礎。

3.3 做好過渡面壓實工作,確保壓實度合格

為提高壓實度,要合理選用碾壓機械設備,確保路橋臺背路堤與護坡施工同時進行,采用分層填筑和壓實方式,一層填筑完成,并且碾壓合格之后,才能進行下一層碾壓施工。分層壓實過程中,每層松鋪厚度控制在20cm為宜。做好取土、卸土、填土施工工作,然后適當灑水,確保在最佳含水量情況下碾壓,攤鋪完成后用壓路機進行碾壓,一般碾壓3-5遍為宜。碾壓完成后進行壓實度檢測,確保每層壓實度質量合格,滿足施工規(guī)范要求。碾壓施工中,監(jiān)理人員要加強現(xiàn)場檢測,確保各類材料質量合格,滿足施工需要,對存在的不足及時改進,保證過渡面壓實度,實現(xiàn)對不均勻沉降的有效預防。

3.4 重視軟土地基處理,提高過渡面工程質量

做好施工現(xiàn)場地質勘查工作,根據(jù)軟土地基不同類型,合理選用相應的處理方法。常用軟土地基處理方法有置換法、排水固結法、豎向加固法、灌漿加固法等。施工中應該根據(jù)過渡面軟土地基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相應的處理方式,確保地基穩(wěn)固可靠。同時在軟土地基處理時,要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要求開展工作,把握工藝流程和施工要點,促進處理效果提升,從而保證路橋過渡面施工效果,預防不均勻沉降問題發(fā)生,為提高路橋過渡面工程質量奠定基礎。

3.5 加強施工隊伍管理培訓,提高他們綜合素質

注重加強施工隊伍建設工作,引進技術水平高,遵循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施工人員,促進施工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同時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管理與培訓,促進施工人員綜合素質提升,讓他們更好掌握路橋過渡面施工技術和規(guī)范流程,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要求開展各項工作,遵循工藝要求,保證施工質量。加強現(xiàn)場施工管理和監(jiān)督,對存在的不足及時改進,避免違規(guī)違章操作情況發(fā)生。

結束語

路橋過渡面不均勻沉降現(xiàn)象影響了道路的美觀,也對通過的汽車的安全性留下了隱患。這種現(xiàn)象有很多種原因造成,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我們就要在方方面面都做的好。在施工前做好搭板的設計,采用良好的材料,夯實地基,加強人員的培養(yǎng)。路面過渡面問題也是對施工隊伍的綜合考驗,需要施工部門相互合作,相互監(jiān)督共同努力?!?/p>

參考文獻

[1]朱廣和.路橋過渡面的不均勻沉降及防治措施分析[J].科技創(chuàng)業(yè)家,2014(4)下,22.

第3篇: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范文

[關鍵詞] 地基處理 地基承載力 壓縮模量 地基變形量

ABSTRACT: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project example, give a briefly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to the common ground treatment methods used for water tank, and discuss the superiority of replacement cushion method.

KEYWORDS:Ground treatmentSubsoil bearing capacityModulus of deformationSubsoil deformation

中圖分類號: TU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地基處理方案的選擇

1.1 工程地質條件描述

本例中,CASS反應池底板大部分坐落在②層粉質粘土層(fak=100KPa)上,局部坐落在②2淤泥質粉質粘土(fak=70KPa)和②3泥炭質粘土(fak=40KPa)上,淤泥質粉質粘土和泥炭質粘土的層厚不大。

1.2 確定地基處理方案的關鍵因素

確定地基處理方案的關鍵因素是地基承載力和地基變形量。

因水池平面均布荷載不大,基底壓力不超過110KPa。如清除局部存在的淤泥質粉質粘土和泥炭質粘土,再分層夯實回填土,達到不低于②層粉質粘土承載力的程度,就可以滿足承載力要求。

除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外,地基的變形量亦需滿足。水池的不同區(qū)格經(jīng)常處于滿水或無水狀態(tài),荷載變化較大,除控制總體沉降量外,還應考慮不均勻沉降,避免出現(xiàn)較大沉降差,以保證水池耐久性和工藝管道接口安全性。

地基處理方案的比選

從經(jīng)濟合理、安全可靠的設計角度出發(fā),CASS池的地基處理方案有以下四種方式:天然地基局部人工換土方案、人工大面積換土地基方案、長螺旋鉆孔壓灌超流態(tài)混凝土樁復合地基方案以及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復合地基方案。

這四種地基處理方案在地基承載力方面均可滿足,但地基變形量計算值差別較大,工程投資差別較大。分別敘述如下:

1、天然地基局部人工換土方案:

清除水池底板下局部存在的泥炭質粘土和淤泥質粉質粘土,再分層夯實回填素土,然后施工墊層。

處理后的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可達到100KPa。最終沉降量最大值為112.82mm。全部地基處理估算造價83萬元。

此方案的優(yōu)點:造價低,施工速度快。

此方案的缺點:地基沉降量較大,不利于水池耐久性和工藝管道接口安全性。完全清除局部軟弱土層的難度很大,施工作業(yè)不好控制。

2、人工大面積換土地基方案:

清除水池底板下1m厚粉質粘土、泥炭質粘土和淤泥質粉質粘土,再換填1m厚的級配砂石并分層振實,然后施工墊層。

處理后的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可達到180KPa。最終沉降量最大值為30mm。全部地基處理估算造價349萬元。

此方案的優(yōu)點:造價較低,施工速度較快??傮w沉降量小,可以有效地調節(jié)不均勻沉降。局部軟弱土層清除容易做到,方便施工作業(yè)。

此方案的缺點:土方開挖量及換填量較大,換填材料的級配要求較高,壓實度控制要求較為嚴格。

3、長螺旋鉆孔壓灌超流態(tài)素混凝土樁(CFG樁)復合地基方案:

底板下采用Ф400mm直徑的CFG樁,按2.2x2.2m方格網(wǎng)布置,C25素混凝土灌注,樁長9.5m,樁頂鋪設300mm厚級配砂石褥墊層,夯填度不大于0.90,然后施工墊層。

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達到128KPa。最終沉降量最大值為75.23mm。全部地基處理估算造價688萬元。

此方案的優(yōu)點:總體沉降量較小,可以較好地調節(jié)不均勻沉降。只需清除泥炭質粘土(承載力特征值fak=40KPa),清理比較簡單并容易做到。

此方案的缺點:總體造價略高,受混凝土養(yǎng)護期的限制,總體施工速度較慢。褥墊層級配要求較高,夯填度控制要求較為嚴格。

4、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復合地基方案:

底板下采用Ф400mm直徑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按2.8x2.8m方格網(wǎng)布置,樁長9.5m,樁頂鋪設300mm厚級配砂石褥墊層,夯填度不大于0.90,然后施工墊層。

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達到129KPa。最終沉降量最大值為74.61mm。全部地基處理估算造價1059萬元。

此方案的優(yōu)點:總體沉降量較小,可以較好地調節(jié)不均勻沉降。只需清除泥炭質粘土(承載力特征值fak=40KPa),清理比較簡單并容易做到。總體施工速度較快。

此方案的缺點:總體造價高,樁基承載力難以得到發(fā)揮。褥墊層級配要求較高,夯填度控制要求較為嚴格。

地基處理方案的確定

從土力學的原理可知,決定地基計算沉降量的主要三個參數(shù)為:基底附加應力、各土層的壓縮模量、各壓縮土層厚度。在其余兩個參數(shù)相同的條件,基底附加應力越大則計算沉降量越大,各土層的壓縮模量越大則計算沉降量越小,各壓縮土層厚度越大則計算沉降量越大。并且基礎作用面處的附加應力最大,隨深度增加逐漸遞減,這是應力擴散所致。由此可知基礎下的第一層土的沉降量最大,向下依次遞減。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如何把底板下的軟弱土層處理成壓縮模量較大的土層將是控制沉降量的關鍵因素。上述四個地基處理方案中,因人工大面積換土地基方案中采用的級配砂石換填層的壓縮模量大,故其計算出的最終沉降量最小,僅為30mm,而其它方案的最終沉降量則要比其大一倍以上。另外,平面各點的沉降量差別不大,說明級配砂石換填層調節(jié)不均勻沉降的能力很強。只要加強質量控制,級配砂石完全可以做到拌合均勻、級配良好,可以滿足工程質量的要求。

根據(jù)上述分析,結合本工程對質量、進度、投資方面的綜合要求,采用人工大面積換土地基方案不僅可以提高地基土承載力,還可減小地基沉降量、調節(jié)不均勻沉降。施工質量較容易控制,施工速度較快,工程造價較低,故人工大面積換土地基方案對于本例CASS池的特定地質條件是最為合理的方案。

人工大面積換土地基方案的理論依據(jù)

工程實踐中,有很多處理軟弱地基和不均勻地基的方法,《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02中列出了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

人工大面積換土地基方案就是JGJ79-2002規(guī)范中介紹的第一種地基處理方法,即換填墊層法,該方法適用于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換填材料則采用了級配砂石,主要是為減小地基沉降和調節(jié)不均勻沉降,JGJ79-2002規(guī)范條文說明中根據(jù)全國各地大量的試驗數(shù)據(jù),給出了砂墊層的壓縮模量為20~30MPa,碎石、卵石墊層的壓縮模量為30~50MPa。而人工大面積換土地基方案地基沉降計算中,級配砂石墊層的壓縮模量僅取到20MPa,計算結果偏于安全。 設計提出的級配砂石這種墊層材料,是在JGJ79-2002規(guī)范給出的墊層材料基礎上改進而成,目前在國內外廣泛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對調節(jié)重車引起的路基變形效果明顯,其級配組成在《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34-2000中有詳細規(guī)定。

結束語

換填墊層法是市政工程項目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地基處理方法,一般換填層厚度控制在三米以內,尤其適用于表層為軟弱土、下部土質較好的工程地質條件。

第4篇: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范文

關鍵詞 工程勘察;軟基處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 TU4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112-0160-01

1 概述

常用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有:排水固結法、換填法、預壓法、強夯法、灰土擠密樁法、深層攪拌法、碎石樁或水泥碎石樁法等。在選擇地基處理方案前,首先要搜集詳實的工程地質資料,根據(jù)天然地基土的實際情況,確定地基處理的范圍、目的和處理后所要求達到的各項技術和經(jīng)濟指標。然后再結合該工程的實際情況和當?shù)氐氖┕l件,確定最適合的地基處理方案。以下就結合實際工程實例,談談對軟土地基處理方法的認識。

2 強夯法

強夯是松軟地基的一種有效的加固方法,由于夯擊能量很大,所以加固深度深,也是一種快速加固軟土地基的方法,最適用于孔隙大而疏松的碎石土、砂土及建筑垃圾;也適用于低飽和度的粉土、粘性土、濕陷性黃土和素填土,但不適用于高飽和度的粘性土及淤泥類土。強夯設計一般夯擊3~6遍,每遍每點夯擊3~20次,夯擊間距為5~15m ,兩遍間的間歇為1~4周,根據(jù)測量的孔隙水壓力消散和土體變形等情況控制,加固后的地基容許承載力可提高2~5倍。

永春老醋工業(yè)園區(qū)的軟土地基(新整場地堆填的素填土)就是采用了強夯法進行處理。根據(jù)鉆探資料表明,場地自上而下各土層類型分為:①素填土(厚4~6?米)、②中細砂(厚0.5~1?米),其地基承載力f k200 Kpa),屬于中硬土;⑤強風化花崗巖屬堅硬土。

該實例如未經(jīng)地基處理,則須采用卵石層作持力層,且基礎型式不易選擇及基礎施工開挖土方量及難度大等不利因素,如采用卵石層作持力層地下水對基礎施工影響大。該實例根據(jù)對素填土采取試樣,通過室內擊實試驗表明具有較好的可壓實性,該場地內單層廠房可考慮采用地基處理方法,對素填土進行強夯處理,以處理后的素填土為淺基礎持力層,基礎形式可選用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在夯實施工前,應在施工現(xiàn)場進行試夯,通過試驗確定其強夯的設計參數(shù),其強夯處理深度應達到填土厚度,夯實系數(shù)應按λc≥0.97控制。經(jīng)夯實后,采用現(xiàn)場載荷試驗檢驗夯實該實例處理效果及處理后的承載力特征值,均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采用該方法處理后,不但省去了大量開挖填土及回填土工作,且使廠區(qū)道路及廠內設備均獲得較好的地基土。

但是采用這種加固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強夯處理應考慮施工過程對臨近工程設施和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振動、噪音等)不利影響,應采取隔振或防震措施,以及在地基處理施工期間對施工質量和施工對周圍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測工作。地基處理方案應通過現(xiàn)場試驗對比,驗證處理方法的適用性及安全有效和經(jīng)濟合理性。該地基處理另有一些制約因素主要是施工時振動和噪音大,對周圍建筑物和環(huán)境帶來不利影響。對于飽和粘土或淤泥質土,由于滲透性差,土體內的水排除困難,加固效果就比較差,對于這類土要慎重考慮。在技術發(fā)展史上,往往是經(jīng)驗先于理論。強夯法雖然在工程實踐中已被證實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但目前還沒有一套成熟的理論和設計計算方法,尚需不斷實踐、總結和提高。

3 深層攪拌法

深層攪拌法是一種新型地基處理方法,適用于處理淤泥、淤泥質土、高飽和度的粉土和含水量較高且地基承載力標準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等地基。其作用機理是利用水泥等材料作為固化劑,通過鉆機成孔,然后拌水泥粉等固化材料利用壓縮空氣送入軟土中,在地基范圍將軟土和固化劑強制拌和,通過固化劑和軟土之間所產(chǎn)生以系列物理化學反應而共同固結形成具有整體性和一定強度的柱狀體,從而達到加固軟土地基的目的。深層攪拌法處理軟土的固化劑可選用水泥,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固化材料。固化劑的摻入量宜根據(jù)被加固地基土的性質以及所需要達到的地基強度、沉降要求不同為被加固土重的7%~15%。

一棟高4層住宅樓,建筑面積為7820平方米,建筑場地地勢低洼,地面以下約30米內均為高壓縮性的飽和淤泥質土,無天然的淺基礎持力層。甲方要求工期短、速度快且造價低。通過多種地基處理方案的比較,無論是換土墊層、采用樁基礎,不但施工相對復雜、工程量大且造價也比較高。最后決定采用深層攪拌法加固地基,對上部15米內的淤泥質土進行攪拌加固,這樣既可以避免了換填法那樣大開挖、深換土、遠距離棄土,又可以避免像樁基礎那樣施工復雜、噪音大且費用高的特點。

本深層攪拌樁工程施工結束后,經(jīng)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分別進行了輕便觸探和靜載荷試驗,結果均滿足設計及規(guī)定要求,且造價相對合理。

4 振沖碎石樁法

振沖碎石樁加固軟土地基,就是通過振沖置換以碎石置換部分軟土,形成變形模量遠較軟土大,與原地基土一起構成復合地基的碎石樁,并加速地基土的排水固結來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的目的。振沖碎石樁適用于處理不排水抗剪強度不小于20 kpa的粘土、粉土、砂土、飽和黃土和人工填土地基。利用振沖器的高頻振動和高壓水流,邊振邊沖將振沖器沉到土中預定深度。經(jīng)過清孔后,從地面向孔那逐段填入碎石,每段填料在振沖器振動作用下振擠密實,然后提升振沖器,通過重復填料和振密,在地層中形成碎石樁體。

一公路采用振沖碎石樁法處理其地質條件較差的路段,根據(jù)地質鉆探資料表明,該路段自上而下分為4個地層,具體分述如下:①雜填土:濕,松散狀態(tài),由建筑垃圾組成,層厚1.1 m~3.2 m,建議地基土容許承載力f k=60 kpa;②淤泥質土:深灰色,很濕-飽和、流塑,1.7 m~3.3 m,建議地基土容許承載力f k=40 kap~60 kpa;③粘土:褐色,濕、可塑,土質純,粘性好,層頂埋深為4.4 m~4.6 m,層底埋深為5.3 m-5.7 m,層厚0.7 m~1.3 m,建議地基土容許承載力f k=120 kpa;④粘性土:紅褐色,濕、硬塑,由泥巖風化殘積,遇水易軟化,層頂埋深4.7 m~5.4 m,揭示層厚1.2 m~1.7 m,建議地基土容許承載力f k=180 kpa。

為了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小工后沉降量,而且對于城市主干道,一般路段要求地基承載力f k>100 kpa,該場地由雜填土和淤泥質土組成,采用振沖碎石樁法加固較為經(jīng)濟安全。因為這種方法與排水固結法相比,加固期短,可采用快速連續(xù)加載方法施工,對縮短工期十分有利,而采用砂井預壓,換土墊層及噴粉樁等方案,前者因施工時間過長,工期跟不上,后者因土質含水量太大,齡期過長而被否定,經(jīng)監(jiān)理,設計,施工及業(yè)主共同研究決定采用振沖碎石樁法進行軟基加固處理,后經(jīng)檢驗證實,采用該法達到較好效果,且經(jīng)濟既縮短較多工期。

該方法處理后的地基宜采用靜載荷試驗及靜力觸探分別對樁和土進行檢測,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

5 結束語

地基處理領域是土木工程中非?;钴S的領域,也是非常有挑戰(zhàn)性的領域。實際工程中采用何種方法進行軟土地基處理,還要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為原則,并考慮施工簡便,節(jié)約資源,選擇合適的地基處理方案。

參考文獻

[1]福建省標準.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guī)范[M].(DBJ—13—07—91).

[2]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M].(GBJ 50007—2002).

第5篇: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范文

關鍵詞:砂石換填法;軟土地基;加固

Abstract: the soft soil is more high water content, high porosity, permeability of small, large compressibility high, low shear strength unfavorable project properties, when can I meet the engineering of natural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on, we must adopt some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Because of soft clay all differen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differences, that soft soil more complex problems. How to guarantee in soft soil area building roads, stability and normal use have been a major technical issue.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on sand fill method and treatment in soft soil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sand fill in law;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中圖分類號:TU4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砂石換填層的適用范圍與作用

置換法也稱換填墊層法,是將基礎下一定范圍內的軟弱土層挖除,然后分層換填強度和模量相對高的砂、碎石、灰土、素土,并夯實至要求的密度,形成一個較好的持力層,達到提高承載力和減少變形的目的。砂石(砂礫、砂卵石)換填層主要適用于中小型建筑工程的浜、塘、溝等的局部處理;適用于一般飽和、非飽和的軟弱土和水下地基處理;不宜用于地下水位較高,且地下水流速快、流量大的地基處理;不宜用于大面積堆載、密集基礎和動力基礎的軟土地基處理。對于房屋建筑工程,此法適用于 3m 內的軟弱、透水性強的粘性土層處理;加固層厚度一般在 0.5~2.5m 之間為宜,若超過 3m,則費工費料,施工難度也較大,經(jīng)濟費用高;若小于 0.5m,則不起作用。

二、砂石換填法處理軟土地基加固技術

1、材料要求

砂石換填施工能夠充分利用天然地基強度,減少基底附加應力和調整基礎變形沉降,且具有應用范圍廣泛,材料來源廣等優(yōu)點。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及《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的規(guī)定,砂石換填施工中一般采用級配良好的、質地堅硬的石屑、中砂、粗砂、躒砂、圓砂、角礫、卵石、碎石等材料,其顆粒的不均勻系數(shù)≥5,不含有植物殘體、垃圾等雜質、且含泥量不應超過 5%。為了保證基底土質良好滲透性,不宜使用含有淤泥雜質的土和砂。通常采用 10~40 的普通碎石,施工時,為防止含塵過多,可事先沖洗干凈后,再與粗砂混合攪拌均勻使用。淺析砂石換填法在軟土地基加固中的技術分析

2、砂石換填施工要點

1)墊層應分層鋪設(每層厚度約為 250~300mm),并分層壓實,砂石級配填料在摻加總重的 4.5%的水后,用攪拌機攪拌均勻后分層鋪墊,然后采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平板振動器配合,碾壓時采取分條疊合搭接,每次重疊 1/2 的碾輪,縱橫交錯,重疊振壓以防漏振、漏壓。碾壓遍數(shù)為 3~4 遍?;觾葢A先安好網(wǎng)格樁,控制每層墊層的鋪設厚度。壓實時要根據(jù)實驗室要求的最佳含水率 (砂石墊層最佳含水率 6.15%,石屑最佳含水率7.1%)進行灑水,壓實系數(shù)由實驗室現(xiàn)場取樣控制,必須滿足≥0.95 的要求。如果墊層底面標高不同時,土面應挖成階梯搭接,并按先深后淺的順序施工,搭接處應夯壓密實,分層鋪設時接頭應作成斜坡或階梯形搭接,每層錯開 0.5~1m,并注意充分搗實。2)當墊層底部存在古井、古墓、舊基礎、暗塘等軟硬不均的部位時,應根據(jù)建筑對不均勻沉降的要求予以處理,并經(jīng)檢驗合格后,方可鋪填墊層。3)嚴禁擾動墊層下臥層的較軟弱土層,防止其被踐踏,受凍或受浸泡。接觸下臥軟土層的墊層底層應根據(jù)施工機械設備及下臥土質條件的要求具有足夠的厚度。底部宜設置500mm厚以上的砂石墊層,并不得采用振動碾壓,以防止軟弱土層表面的液化。4)墊層底面宜設置在同一標高上,如深度不同,基坑底土面應挖成階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淺的順序進行墊層施工,搭接處夯壓密實。5)砂石換填的施工方法,分層鋪填厚度,每層壓實遍數(shù),碾壓速度等技術參數(shù)宜通過試驗確定。一般情況下,分層鋪填厚度可取200~300mm6)當碾壓振動對鄰近既有或正在施工中的建(構)筑物產(chǎn)生有害影響時,必須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7)換填層寬度的確定。換填層的寬度應滿足基礎底面應力擴散角的要求,底面寬度確定后,再根據(jù)開挖基坑要求的坡度延伸至底面,即得到換填層的設計斷面,并應滿足加固層頂面每邊超出基礎底面不宜小于300mm。或從加固層底面兩側向上按當?shù)亟?jīng)驗要求放坡。

3、換填法施工的注意事項

(1)開挖時首先要做好防護警示工作,以防傷人。其次要做好標高、長、寬、邊坡等的復核工作,每個基坑應設抽水泵及時排水,并及時施工以防雨水浸泡基坑。土方開挖完成后,及時通知有關單位進行驗收,地基換填完成經(jīng)驗收合格后,要及時進行基礎施工,以免浸泡。(2)開挖基坑時應注意邊坡穩(wěn)定,以防基坑邊坡坍土混入墊層,并注意施工時應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施工面以下 500mm,以防止沖刷、浸流產(chǎn)生滑坡或塌方。(3)墊層每層鋪設完畢并壓實后,由實驗室進行現(xiàn)場抽樣試驗,檢驗每層壓實度,試驗合格后,即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嚴禁小車及人在墊層上隨意行走,必要時應在墊層上鋪板行車。墊層的施工質量檢驗必須分層進行,應在每層的壓實系數(shù)符合設計要求后再鋪填上層,每層根據(jù)地基施工規(guī)范進行取點測定壓實系數(shù)。(4)當施工時發(fā)現(xiàn)土壤有裂縫、落土或滑動等現(xiàn)象時,應及時采取加固措施或排除險情后再施工。(5)按照《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建筑地基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砂石墊層或石屑墊層完成后應進行靜載承載力試驗,合格后及時進行基礎施工,若不能及時進行基礎施工,要用地膜進行覆蓋,以防雨水沖刷或陽光暴曬。

4、安全措施

1)施工現(xiàn)場所有設備、設施、安全裝置、工具、配件以及個人勞保用品等必須做到經(jīng)常性地檢查,確保完好和安全使用。設備機械操作人員須持證上崗。2)現(xiàn)場建立交接班制度,上班作業(yè)人員應向接班人員交代機械設備的運轉情況、故障的處理記錄等,接班人員應全面檢查設備狀況,發(fā)現(xiàn)疑問及時提出,以分清責任,保證機械設備正常運轉。3)隨時注意四周土體穩(wěn)定情況,以免土體坍塌時傷人或損壞設備。4)現(xiàn)場設專職安全員,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做到認真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待消除隱患后再作業(yè)。

三、結語

總之,采用砂石換填加固法進行軟土地基處理施工簡便、成本低、工期短,因此具有很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施工時應根據(jù)建筑物體型、結構特點、荷載性質和地質條件等綜合分析,精心施工,這樣才能使地基承載力得到較大的提高,使砂石換填加固層充分發(fā)揮它在工程軟弱地基處理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6篇: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范文

關鍵詞:淺基礎 軟基 墊層換填法

0 引言

墊層換填法是公路工程軟弱土地基上修建橋涵淺基礎時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之一。該方法與《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02)中的換填墊層法有所差別?;趫?zhí)行公路行業(yè)規(guī)范要求,依據(jù)《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GD63—2007)有關規(guī)定,談談公路工程軟弱地基淺基礎墊層換填法的設計,供同行參考。

1 墊層材料

可視項目區(qū)條件,酌情采用人工碎石、天然河流沖積的中砂、粗砂、礫砂、角礫、卵石或混合料,也可采用棄方石料等。其質量規(guī)格要求是不含植物殘體等雜質,黏粒含量不應大于5%,粉粒含量不應大于25%,粒徑以不大于50mm為宜。

4 結束語

4.1 墊層處理地基是公路工程涵洞通道構造物地基處理常用方法,它是首先采用的方法。

基于地質勘察勘探工作量所限,勘察文件中所提供的淺層土體的地質參數(shù)有較大誤差,對此提出的地基處理設計多有不妥之處。基于經(jīng)濟合理又確保工程質量,在施工期業(yè)主要求施工與監(jiān)理單位對每單獨涵洞通道場地采用輕型動力觸探原位測試(N10)方法,復查原淺層地質結構及其地質參數(shù)。一般測試點不少于6個,且均勻分布。測試深度一般以控制基底標高下2—3m為宜。

4.2 設計墊層厚度3m時基坑開挖及墊層施工困難,對地下水位高,且其淺層地基土工程性質差的地質條件,可考慮與復合地基處理方案比較。反之,地下水位埋深大,坑壁穩(wěn)定,土質工程性質好的地質條件,且墊層材料豐富價廉,墊層厚度可大于3m。

4.3 對于土質軟弱地基,設計的墊層可一次攤鋪,攤鋪后不作碾壓,并在其頂面加鋪一層土工格柵,其底部可酌情鋪一層片石(若地下水位高于墊層頂面,應降水至墊層頂面下20cm)。此后可轉序分層填土碾壓(填第一層土時,待靜壓出現(xiàn)彈黃變形應立即停止,并轉入第二層填土,待靜壓不出現(xiàn)彈黃變形方可按正常壓實要求進行路堤填筑施工)。對有運距近,經(jīng)濟的建筑廢料(磚塊及混凝土塊),可在基底下大量拋填該廢料,采用重型機械擠壓,待變形穩(wěn)定后作墊層。這樣處理其效果好,墊層厚度小于50cm即可。

參考文獻:

[1]《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02).

第7篇: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范文

關鍵詞:長螺旋鉆管;高層建筑;CFG樁;復雜地基;處理;

1 工程概況

某高層建筑B座地下1 層, 地上13 層, 工程總建筑面積14 000 m2; 框架剪力墻結構, 基底標高最深處為- 7.80 m。場地土層自上而下主要為:① 雜填土: 層厚0.8~2.3 m; ② 細砂: 層厚2.10~ 3.50 m; ③ 粉土: 層厚1.70~ 3.20 m; ④粉細砂: 層厚2.80~ 4.90 m; ⑤中砂: 層厚1.90~ 4.20 m; ⑥粉土: 層厚1.0~ 3.70 m; ⑦粉質粘土:層厚1.60~ 3.80 m。地下水類型屬于孔隙潛水, 穩(wěn)定水位2.50~ 4.50 m, 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設計要求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大于300 KPa, 根據(jù)設計基底標高, 基礎座落在第④層粉細砂層上, 其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 ak=140 KPa, 不能滿足設計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 必須對原地基進行處理。

2 地基處理方案選擇

地基處理方法的選擇是否正確、合理, 是決定工程建筑安全和造價的關鍵??晒┻x擇的處理方法有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等。水泥土攪拌法的施工質量較難控制,易產(chǎn)生攪拌不均而導致水泥土樁強度差異大,產(chǎn)生沉降不均或沉降過大;高壓噴射注漿法造價較高,對場地污染較重;CFG樁復合地基能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載力, 可以通過調整樁長、樁距、樁徑達到不同的復合地基承載力, 同時通過褥墊層的作用使樁和樁間同承擔上部荷載, 其中樁承擔的荷載占總荷載的40%~ 75%之間, 從加固機理分析CFG樁復合地基更適合該地基處理; 另外CFG樁身不配置鋼筋, 樁體素混凝土加工業(yè)粉煤灰, 造價低廉,施工質量容易控制,施工速度快。通過綜合分析、比較, 并結合地下水位情況及周圍環(huán)境條件, 采用長螺旋成孔管內泵壓CFG樁對B座地基進行處理較為合適,以處理后的復合地基作為基礎持力層。

3 復合地基設計

3.1 復合地基設計參數(shù)

設計CFG樁樁徑400 mm, 樁距1.2 m, 置換率6.5%,樁長12 m, 樁頂標高- 8.20 m(含保護樁段為-7.70m), 樁端進入第⑧層細砂層不少于1.0 m, 樁身強度等級C15; 褥墊層厚度20 cm, 采用5~ 10 mm碎石夯填( 圖1) 。

3.2 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

根據(jù)《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 94,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Quk=Qsk+Qpk=uΣqsiklsi+qpkAp=1 020 kN, 則Ra=510 kN

根據(jù)《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 2002, 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f spk=mRaAp+β(1- m)f ak=342 kPa

3.3 變形計算

復合地基的變形包括加固區(qū)的變形量和下臥層的變形量, 計算變形的方法采用復合模量法, 根據(jù)《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 2002, 計算復合地基最終變形量為53.2 mm, 在規(guī)范允許范圍之內。

4 復合地基施工

4.1 CFG 樁材料

CFG樁樁身強度等級C15, 材料采用42.5 普通硅酸鹽水泥、細砂、粒徑5~ 20 mm碎石、Ⅱ級粉煤灰和泵送劑, 混合料坍落度16~ 20 cm。

4.2 施工工藝及控制重點

4.2.1 工藝流程

定樁位施工準備、確定鉆進深度鉆機就位調整鉆桿垂直度鉆孔至設計標高預先攪拌混合料提管同時泵送混合料至設計標高清理樁間土鑿樁頭質量檢驗褥墊層施工

4.2.2主要項目的施工方法

1) 測量放線。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要求,根據(jù)建設單位提供的坐標和水準點,在現(xiàn)場設置控制網(wǎng),包括軸線和水準點?;揖€、標高、軸線應進行復核檢查,驗收后方可施工。

2) 放線定樁位。根據(jù)CFG樁平面位置圖進行放線定樁位,樁位用

3) CFG樁施工。長螺旋鉆管內泵壓CFG樁施工工藝是由長螺旋鉆機、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罐車等機械組成完整的施工體系。CFG樁施工時,鉆機就位后,調整鉆機塔身的前后和左右垂直度,達到規(guī)范要求后,開始鉆孔,關閉鉆頭閥門(鉆管下鉆頭處設有可開啟的閥門,混合料沿鉆管通過閥門進入孔中) ,向下移動鉆桿至鉆頭觸及地面時,啟動馬達鉆孔,直到設計樁長預定標高。CFG樁成孔達到設計標高后,停止鉆進,開始泵送混合料,混合料經(jīng)混凝土輸送泵及輸送管道到達鉆機動力頭處彎頭,經(jīng)彎頭進入鉆管內,當鉆桿芯管充滿混合料后開始拔管,拔管時,鉆頭處閥門自動打開,混合料填充鉆孔,繼續(xù)拔管,混合料全部填充鉆孔而成樁。成樁時預留保護樁長500 mm 。

采用泵送施工,要求混合料的坍落度為16 cm~20 cm ,石子粒徑不宜大于20 mm。樁頭振搗深度不小于2 m。用插入式振搗棒對樁頂加振3 s~5 s ,提高樁頂混合料密實度。嚴格控制泵送混合料的輸送量,灌入量不得低于設計用量,確保樁頂超灌高度。嚴格控制拔管速率并且速度應均勻,拔管速率太快可能導致樁徑偏小或縮頸斷樁,而拔管速率過慢又會造成水泥漿分布不勻,一般控制在1. 5 m/ min~2. 0 m/ min 左右,應與混合料的輸送速度相一致。

質量要求:樁施工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 ,樁位偏差邊樁不大于70 mm ,中間樁不大于150 mm。

4) 清土鋸樁頭。CFG樁施工完成后,樁身混合料強度達到70% ,即可清除樁頂余土和鑿除樁的保護樁頭段(具體時間由試塊試驗報告確定) 。采用小型機械和人工進行清土,先由機械清除上部,預留100 mm 由人工清除,并將樁頭清理出來。樁頭鑿除時采用機械和人工鑿除,首先用專用水平切割機從兩個方向進行切除,鋸斷面積大于樁截面積的70 % ,然后用人工使用釬子和錘進行鑿除,使樁頭面平整,以保證樁頭的質量 。

5) 鋪設褥墊層。復合地基設計中,基礎與樁和樁間土之間設置一定厚度散體粒狀材料組成的褥墊層,是復合地基的一個核心技術。當基礎承受垂直荷載時,樁和樁間土都要發(fā)生變形。樁的強度及模量遠比樁間土的大,樁的變形遠比樁間土的變形小。但由于基礎下面設置了一定厚度的褥墊層,樁體除向下刺入外,還可以向上刺入,伴隨這一變化過程,墊層材料的流動補償使之不斷調整補充到樁間土上,以保證在任一荷載下樁和樁間土始終參與共同工作。若不設置褥墊層,復合地基承載特性與樁基礎相似,樁間土承載能力難以發(fā)揮,不能成為復合地基。

本工程褥墊層厚度為200 mm ,寬出底板邊300 mm ,采用平板振搗器振搗密實。原材料采用級配碎石,粒徑為0. 5 cm~2 cm。

4.2.3 混合料攪拌質量

由于混合料攪拌質量直接影響樁的質量和施工速度,當混合料出現(xiàn)攪拌不均勻、離析、泌水等質量問題時容易產(chǎn)生堵管, 無法正常施工, 要求每盤混合料攪拌時間不少于60S, 混合料坍落度控制在16~ 20 cm。

4.2.4混凝土泵的泵送量與鉆機的提拔速度匹配

保證混凝土泵的泵送量與鉆機的提拔速度相匹配是CFG 樁施工的關鍵。該工程選用HBT60 型混凝土泵與ZS21- YC21 型長螺旋鉆機配套施工, 在施工時鉆機提拔速度宜控制在2~ 3 m/min, 根據(jù)提拔速度進行泵送量的匹配,鉆桿嚴禁超拔。在施工時需要熟練技術人員指揮協(xié)調混凝土泵和長螺旋鉆機之間的配合。

4.2.5 混合料施工工藝中的排氣問題

在混合料連續(xù)輸送過程中, 當鉆桿提拔時若無排氣裝置, 將導致在鉆桿內產(chǎn)生負壓, 造成斷樁或其它樁身質量問題。因此需要在長螺旋鉆機動力頭彎頭處設置排氣閥,保證鉆桿內的空氣可以排出。在施工過程中, 要求每天檢查排氣閥, 確保排氣閥不會被水泥漿堵塞。

4.2.6 保護樁長

施工后樁頂標高高出設計樁頂標高500 mm。

4.3 清土及截樁

CFG樁施工7 d 后采用機械挖土并留置不少于700 mm厚土體, 采用人工開挖; 剔除樁頭時用鋼釬沿樁周向樁心逐次剔除至設計標高, 樁頭處理后, 樁間土和樁頭在同一標高; 不得使用重錘橫向打擊樁體, 清土和截樁時不得造成樁頂標高以下樁身斷裂和擾動樁間土。

4.4 褥墊層鋪設

褥墊層鋪設在樁頭處理結束后進行。褥墊層材料使用5~ 20 mm碎石, 虛鋪后采用采用平板振搗器振搗密實, 夯填度0.87。

5 質量檢測

B座共施工CFG樁595 根, 施工28 d 后抽取60 根樁作樁身完整性檢測, 并作4處復合地基靜載試驗。

5.1 樁身完整性檢測

采用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身完整性, 其中Ⅰ類樁占被測樁總數(shù)的78.33 %, Ⅱ類樁占被測樁總數(shù)的21.66 %, 樁身質量滿足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

5.2 靜載試驗

靜載荷試驗采用混凝土塊堆載慢速加載試驗法, 確定檢驗樁的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加載試驗使用油泵、油壓千斤頂, 加荷值由連接于千斤頂?shù)膲毫Ρ頊y定, 由百分表監(jiān)測沉降。

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基本值由試驗Q- S 曲線直接求取, 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均不小于342 kPa, 滿足設計要求。

5.3 復合地基試驗檢測結果分析

對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點的實測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計算,并繪制對應的壓力―沉降( P ―s) 曲線。4 條P ―s 曲線均為漸進的緩變形曲線,當試驗加至最大荷載時,4 條曲線均未出現(xiàn)明顯陡降段。取s/ b = 0. 01( b 為承壓板的寬度) 對應的荷載,其值均超過最大荷值的一半,因此取最大加荷值的一半作為CFG樁的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滿足設計荷載的要求。

6 沉降觀測

采用CFG樁復合地基處理后, 變形計算值為53.2 mm。結構施工過程中, 自地下室開始在每層結構完成后進行沉降觀測, 到結構施工完成。B 座復合地基沉降值不超過20 mm, 沉降速率為0.017 mm/d, 已進入沉降穩(wěn)定階段,結構施工完成后建筑物的沉降量約為最終沉降量的70%,按照沉降的發(fā)展規(guī)律推斷, B座地基最終沉降量將不超過設計要求的53 mm, 滿足規(guī)范要求。

7 結論

( 1) CFG樁復合地基能夠很好的解決高層建筑地基承載力問題。從該工程來看, 地基處理后承載力特征值提高2.4 倍。

( 2) CFG樁復合地基充分利用了樁間土的承載力, 與采用樁基礎技術相比, 其造價和工期僅為樁基礎的1/3 左右, 綜合經(jīng)濟效益明顯。

第8篇: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范文

關鍵詞:水利施工;軟土地基;處理方法;影響因素

前言

地基建設是水利施工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如果不能進行軟土地基的有效性處理,就不利于水利工程質量及安全性的提升,會導致工程整體使用壽命的下降,因此需要優(yōu)化軟土地基處理方案,提升軟土地基的穩(wěn)定性,增強地基的整體質量,確保水利工程施工的穩(wěn)定性運作。

1軟土地基概念

(1)軟土地基即是由軟土構成的地基,軟土是其土壤的主要構成成分,構成軟土地基的其他成分包括泥炭、松軟土。有機質土、淤泥質粘性土等。這些土質的壓縮性比較大,其強度比較低,不能進行太大壓力的承受,其土質比較疏松、水分含量大。整體來看,軟土地基的表面強度較低,其沉降速度快,具備高壓縮,不均勻等特點。(2)軟土特質比較疏松,其強度比較低,這導致軟土地基的強度過低,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塌陷、崩裂等問題。有些軟土地基由淤泥質粘性土構成,其透水性較差。在地基施工過程中,水分難以進行有效的排出,為了實現(xiàn)地基建設的穩(wěn)定性施工,一般應用排水固結法展開軟土地基的排水工作,提升軟土地基表面的整體穩(wěn)固性。受到軟土特性的影響,軟土地基的整體強度較低,其壓縮性大。隨著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入,工程整體質量不斷加大,這意味著軟土地基塌陷問題將日益嚴重,當單位面積壓力超過一定數(shù)值后,軟土地基表面就容易出現(xiàn)塌陷問題,這不利于水利施工的正常開展。區(qū)別于其他土質,軟土土質具備高壓縮性的特點,從而容易導致軟土地基的快速沉降問題。隨著水利工程總體質量的提高,軟土地基的速度將會加快。在軟土地基工作中,軟土由多種土質構成,不同的土質存在不同的硬度、密度、強度,在水利施工環(huán)節(jié)中,由于軟土地基受力的差異性,容易出現(xiàn)施工建筑塌陷、崩裂、倒塌等問題。

2軟土地基處理環(huán)節(jié)中應注意的問題

(1)為了有效解決水利施工軟土地基問題,需要健全施工準備方案,做好施工設備的檢修工作,確保施工設備的正常性工作,提升施工場地環(huán)境的情節(jié)性,確保水利施工的正常運作。這需要優(yōu)化施工材料檢查方案,確保施工環(huán)節(jié)中的整體質量。在水利工程軟土地基施工環(huán)節(jié)中,進行施工相關事項的注意是必要的,嚴格按照相關的軟土地基程序展開施工,做好相關的施工安全防護工作,提升施工設備的維護效益,確保施工設備的正常使用。通過對最優(yōu)建設施工方案的選擇,可以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整體效益,這需要根據(jù)水利工程的用途及規(guī)劃建設級別展開分析。由于實際用途的不同,水利工程具備不同的施工等級及質量標準。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實際工程環(huán)境,進行高質量施工標準的執(zhí)行,有效解決軟土地基問題,確保工程的完美性施工,充分考慮工程造價與施工質量間的關系,進行最優(yōu)化施工方案的選擇,提升軟土地基的處理工作效益。(2)在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進行施工量、工作量大小狀況的考慮是必要的,從而進行相應的處理方案的選擇,確保軟土地基的高效性施工。比如在大型工程施工過程中,一般不會應用換填軟土地基處理方法,這種方法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從而導致工程造價成本的大量提升。在實踐施工中,砂墊層法是常見的施工方法,能夠進行軟土地基的有效性鋪平。在軟土地基工作環(huán)境中,進行軟土地基施工時間的考慮是必要的,這需要根據(jù)施工周期進行最合理施工處理方案的選擇。在軟土地基處理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充分考慮到軟土地基的加固時間及工程建造時間,進行恰當性軟土地基處理方案的選擇,提升軟土地基的處理效益。(3)為了增強工程的整體質量,進行因地制宜軟土地基處理原則的遵守是必要的,這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施工標準、不同的施工環(huán)境等進行相應軟土地基處理方法的選擇,確保施工方案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合理化,切實增強軟土地基的處理質量。

3軟土地基處理方案

(1)泥炭、淤泥質粉土、淤泥質粘性土、松軟土等是軟土地基的主要組成成分,這類土質比較松軟,其內部空隙較大,容易降低軟土地基的強度,不能進行巨大水利工程壓力的承受,從而容易出現(xiàn)大面積沉降、潰壩、倒塌等問題,為了增強水利工程的施工水平,必須延長水利設施的使用壽命,進行軟土地基工作方案的優(yōu)化,適應現(xiàn)階段水利工程建筑地基設計的規(guī)范要求。換填管理法是軟土地基的常見處理模式之一,用符合施工要求的土質取代軟土層,從而適應水利工程建筑的地基設計要求。在換填管理法應用過程中,進行大型機械設備的使用是必要的,將不符合地基設計要求的軟土質全部挖出,根據(jù)水利工程的相關質量等級標準,進行相應地基土質的填入,確保所填充地基的穩(wěn)定性、牢固性,滿足現(xiàn)階段水利施工工作的要求。鵝卵石、粗砂、碎石等是填充土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確保填充地基穩(wěn)固性的提升,需要進行多層填充地基的劃分。第一次填充地基為碎石及礦渣墊層,有利于提升軟土地基的透水性,這類碎石及礦渣具備高強度、高縫隙等特點,能夠有效提升地基的整體強度,滿足地基高透水性的要求。素土及灰土墊層是軟土地基的第二層,在荷載狀況影響下,樁間土及平衡樁體共同發(fā)揮著承擔荷載作用,有利于實現(xiàn)地基的受力平衡性,增強地基表面的整體穩(wěn)固性。沙及砂墊層是填充地基的第三層,該墊層有利于排出淤泥土質的氣體及水,有利于提升土質的穩(wěn)固性,增強地基的整體承載力。(2)在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排水砂墊層是常見的施工方法,該方法主要作用于含有大量水分的淤泥質粉土、泥炭、淤泥質粘性土等,通過對土質的有效性排水,以有效增強土質的強度,降低土質的壓縮性,適應現(xiàn)階段水利工程建設的地基設計要求。在施工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在軟土地基底部填充高滲水砂墊層。隨著水利工程施工的不斷深入,富含水分的軟土層受力將越來越大,水分不斷地被排擠而出,通過砂墊層滲透出去,有利于提升軟土地基的穩(wěn)固性,增強軟土地基的表面強度,適應現(xiàn)階段水利工程建設地基設計的規(guī)范要求。為了避免出現(xiàn)地下水反滲問題,需要在砂墊層上鋪設隔水性能較好的粘土層。為了增強工程施工質量,在砂墊層選材上,需要選擇高縫隙、高強度的透水材料,在保障地基透水的前提下,實現(xiàn)地基強度的增強。在砂墊層填充過程中,優(yōu)化地基基坑的固定工作是必要的,實現(xiàn)砂墊層材料的充分性、均勻性攪拌,確保地基的有效夯實,這也需要做好吸納供應的地基底部排水工作,進行引水槽的設計,實現(xiàn)滲透下來的水的有效排放,提升排水固結速度。實踐證明,化學固結法具備良好的施工效益,在其工作中需要進行一定類型化學材料的選擇,實現(xiàn)軟土地基填充環(huán)節(jié)、改造環(huán)節(jié)等的協(xié)調,實現(xiàn)軟土地基強度的有效性增強,實現(xiàn)軟土地基壓縮性的減緩,從而有效增強軟土地基的承載能力,適應現(xiàn)階段水利工程建筑地基設計工作的要求。在工程施工中,比較常見的化學固結法包括硅化加固法、深層攪拌法、灌漿法等。灌漿法即是利用電化學、電壓原理,利用化學材料進行軟土地基填充、灌漿的過程,實現(xiàn)對淤泥質粘性土、淤泥質粉土的有效性加固,確保軟土地基能夠承載水利工程的較大壓力。在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其將高韌性、高強度的人工合成材料填充于軟土中,受到高壓及高摩擦的影響,人工材料與軟土緊密連接在一起,有利于增強軟土質的韌性及強度,避免出現(xiàn)軟土地基變形及觸變問題,有利于減緩軟土地基小面積沉降問題,實現(xiàn)軟土地基沉降范圍、沉降范圍等的有效性阻止,有利于增強軟土地基的整體穩(wěn)固性。(3)硅化加固法利用氯化鈣與硅酸鈉發(fā)生化學反應,進行膠狀凝聚物的生成,實現(xiàn)軟土強度的加強,提升軟土強度,適應水利工程建筑的地基設計工作的要求。類似于灌漿法,深層攪拌法實現(xiàn)了軟土組織與攪拌機的充分性攪拌,確保軟土與水泥的均勻性混拌,從而有效增強軟土強度,實現(xiàn)軟體強度的提高。物理旋噴法是常見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其將噴頭深入到軟土組織底部,通過高速旋噴,將一定濃度的混合加固物噴射出,進行旋噴樁的形成,從而有效增強軟土地基的切向硬度,避免軟土地基出現(xiàn)橫向扭動問題,實現(xiàn)軟土地基強度的有效性加強。在實踐工作中,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諸多,需要根據(jù)不同的軟土地基狀況,進行相應施工方法的選擇,這需要結合相應的工程狀況,針對軟土土質的類型,進行最優(yōu)工程性價比施工方案的選擇,做好軟土地基的改造工作,提升水利工程建筑的地基設計工作效益。

4結束語

為了適應現(xiàn)階段水利工程施工的要求,進行軟土地基處理方案的優(yōu)化是必要的,這需要進行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健全軟土地基處理體系,根據(jù)實際施工環(huán)境,進行相應施工原則的選擇,這需要引起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視,確保各個軟土地基處理工作程序的協(xié)調性運作。

參考文獻:

[1]古軍,尚琨.水利工程中軟土地基處理的施工技術探討[J].陜西水利,2013(04):91-93.

[2]宋謙.探討水利施工中的軟土地基施工技術[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05):60-63.

第9篇:地基處理施工規(guī)范范文

關鍵詞:市政道路;軟路基;強夯施工

1、前言

強夯施工處理松軟地基于上世紀60年代末提出,通過重錘和落距產(chǎn)生的夯擊能量對地基進行加固,用以處理松散沙土、碎石土、粘性土和濕陷性黃土等地基。在市政道路新建工程中,路基為填方段時,可采取回填粒徑小且級配均勻的石渣加以強夯處理,挖方段可進行石渣換填強夯處理。根據(jù)道路設計地基承載力要求(一般為≥30MPa),選用強夯施工處理法,不僅能提高地基的強度、降低土的壓縮性,而且還能改善抗液化能力及消除濕陷性,縮短了施工工期。

2、強夯施工的特點

在已回填或換填完成的地基面上進行布置夯點,點夯(夯點布置如下圖1)強夯施工達到設計規(guī)范沉降量要求,整平路面,在規(guī)定的間隔時間后,再進行滿夯處理,完成強夯施工地基處理,從而地基達到設計承載力要求。

3、工藝原理

強夯法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對地基土體施加一個巨大的沖擊能量,這種突然釋放的巨大能量將使土體發(fā)生一系列的物理變化;如土體結構破壞或液化、排水固結壓密、觸變恢復等。其作用結果使一定范圍內地基強度提

圖1、梅花形4m*4m夯點布置平面圖

高、孔隙擠密、消除濕陷性。

3.1、夯擊成孔

夯錘對準夯點中心,在單擊夯擊能量作用下,錘下土體被壓縮時將產(chǎn)生以錘底直徑為邊緣的應力擴散角并形成“應力泡”,在夯錘周圍側面產(chǎn)生很大的動態(tài)被動壓力,土體同時受到向下和四周的擠壓。連續(xù)夯擊時“應力泡”隨沉降下移,形成較深的夯孔(一般能達到4m左右),這時水平向的擠密效果比較明顯,使夯孔周圍的土體得到第一階段的擠密加固。

3.2、加固下部土體

用輪式裝載機向夯坑內填入碎石(最大粒徑不超過30cm),與地面平齊,再將填入的碎石進行夯擊,在高壓強的重錘作用下,使夯錘下的碎石向下與向四周擠壓形成擴散的高壓強區(qū),如此反復夯填,控制最終錘擊貫入度達到飽和能量要求值,在地基土的深部形成糖葫蘆狀的碎石擴大頭,同時在其周圍形成超壓密加固區(qū)和影響區(qū),對深層地基土進行夯實加固。

3.3、上部夯孔處理

向夯孔內分次填料并夯擊,在夯實孔內填料的同時對夯孔周圍地基土進行第二次擠密。

4、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4.1、工藝流程

測量標高定位放線驗收地基平整布放夯點夯機就位點夯施工推平夯坑滿夯施工測量高程資料整理并提交

4.2、操作要點

4.2.1、加固厚度、錘重和落距

強夯錘重W和落距h的選擇,取決于需要加固的地基厚度H,三者之間的關系可用經(jīng)驗公式進行估算:

H=α(Wh/10)0.5

式中H―加固地基厚度,m;

W―錘重,kN;

h―落距,m;

α―小于1.0的經(jīng)驗系數(shù),視不同土質條件來取值;對粘性土可取0.5,對砂性土可取0.7;對黃土可取0.35~0.5。

根據(jù)工程實踐經(jīng)驗,一般情況下,錘重用40~200KN,落距取8~25m;錘底面積宜按土的性質確定,錘底靜接地壓力值可取25~40kPa,對于細顆粒土錘底靜接地壓力宜取較小值。錘的底面宜對稱設置若干個與其頂面貫通的排氣孔,孔徑可取250~300mm。

4.2.2、夯距與夯法

夯擊點位置可根據(jù)道路底基層平面形狀,采用正方形或梅花形等布置。第一遍夯擊點間距可取夯錘直徑的2.5~3倍,第二遍夯擊點位于第一遍夯擊點之間,以后各遍夯擊點間距可與第一遍相同,也可適當減小。對處理深度較深或單擊夯擊能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擊點間距宜適當增大。強夯處理范圍應大于道路設計紅線范圍,不宜小于2m。

4.2.3、夯擊擊數(shù)與遍數(shù)

夯點的夯擊次數(shù),應按現(xiàn)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shù)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且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數(shù)值:當單擊夯擊能小于4000KN?m時為50mm;當單擊夯出能為4000~6000KN?m時為100mm;當單擊夯擊能大于6000KN?m時,為200mm;

(2)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fā)生過大的降起;

(3)不因夯坑過深而發(fā)生起錘困難。

夯擊遍數(shù)應根據(jù)地基土的性質確定,一般情況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100T?m滿夯二遍。

4.2.4、施工注意要點及步驟

強夯施工前,應查明場地范圍內的地下構筑物和地下管線的位置及標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強夯施工而造成損壞。

強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清理并平整施工場地;

(2)標出第一遍夯點位置,并測量場地高程;

(3)起重機就位,使夯錘對準夯點位置;

(4)測量夯前錘頂高程;

(5)將夯錘起吊到預定高度,待夯錘脫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鉤,測量錘頂高程,若發(fā)現(xiàn)因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應及時將坑底整平;

(6)重復步驟(5),按設計規(guī)定的夯擊次數(shù)及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

(7)重復步驟(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

(8)用推土機將夯坑整平,并測量場地高程;

(9)在規(guī)定的間隔時間后,按上述步驟逐次完成全部夯擊遍數(shù),最后用低能量滿夯二遍,將場地表層松散料夯實,并測量夯后場地高程。

強夯施工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下列監(jiān)測工作:

1.開夯前應檢查夯錘重(具體檢查夯錘尺寸進行計算)和落距,以確保單擊夯擊能量符合設計要求;

2.在每遍夯前,應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fā)現(xiàn)偏差或漏夯應及時糾正;

3.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shù)和每擊的夯沉量。

施工過程中應對各項參數(shù)及施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5、材料與設備

5.1、材料要求

地基回填材料一般可就地取材,若選取石渣,石渣最大粒徑不宜超過50cm,顆粒級配應均勻。

5.2、機械設備

序號 機械名稱 型號 數(shù)量 產(chǎn)地 備注

1 強夯機 撫順50t履帶吊 1 撫順

2 推土機 T-160 1 濟寧

3 裝載機 350輪式 1 臨沂

4 夯錘 10t 1 濟南 直徑2.2米

5 夯錘 20t 1 濟南 直徑2.2米

6、安全措施

進入施工現(xiàn)場必須戴安全帽。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各種施工機械操作人員上崗前要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熟練掌握操作規(guī)程及施工規(guī)范。強夯施工區(qū)域禁止非施工人員、車輛等進入。安全員應不定期的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安全檢查,發(fā)現(xiàn)隱患及時解決。各機械按時維修保養(yǎng),確保安全正常作業(yè)。

7、環(huán)保措施

加強施工機械檢查維修工作,確保施工機械正常運轉,降低機械本身噪音污染。盡量避免夜間施工作業(yè)。對施工中使用的各種油料物質要做到嚴格管理,特殊保管,做到不污染環(huán)境。

8、效益分析

經(jīng)過強夯施工處理道路路基,可以縮短施工工期,同時能達到設計要求地基承載力,地基回填或換填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降低工程成本。

參考文獻:

[1]《建筑地基處理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2-2002

[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02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