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積極心理學下教學實踐反思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教育教學的改革過程中,積極心理學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教育教學事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積極心理學有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塑造積極的心理情緒,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積極心理學引入教學中可以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一定的指導,有利于教學實踐的反思與建構,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學生和教師間建構良好的關系。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教學實踐;教學反思;建構
教學是一個多層次、多理論、多方面的過程,更是在以心理活動為背景的基礎上的認知與情感的結合。積極的、良好的學習動機、態(tài)度、情感有利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另外,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可以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緩解學習中的緊張狀態(tài),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教學內容、手段和教學方法與積極心理學相結合,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與學生溝通,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在課后及時地進行反思與建構,力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實施的與學生互動的雙邊教學實踐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需要學生等多種相關因素的協(xié)調。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的繁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心理問題,如焦慮、厭學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并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還需要教師對目前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與建構。在當代心理學研究中,積極心理學在研究人們的心理品質和開發(fā)個人潛能方面有著非常強大的優(yōu)勢,更加注重教學實踐過程中個人美德、品德的培養(yǎng)。因此,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教學實踐的反思與建構有利于建構一個更加積極的、幸福的課堂[1]。
一、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教學模式給傳統(tǒng)教學帶來的挑戰(zhàn)
積極心理學融入教學實踐是一種新的教學思想,這種思想不斷地影響著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更加贊同把積極心理學引入教學中,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會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也為教師的教學帶來新的挑戰(zhàn)。
(一)積極心理學給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的挑戰(zhàn)
教師教學模式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部分的教師都是在傳統(tǒng)教學的思想下成長起來的,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完全轉變觀念,還需要教師的積極探索。從本質上看,傳統(tǒng)的教學是不利于積極心理學的運用的,因此,教師要轉變原來課堂學生只能被動地聽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發(fā)揮創(chuàng)新、批判精神,創(chuàng)造出更有利于教學的課堂氛圍。
(二)積極心理學給傳統(tǒng)教學管理帶來的挑戰(zhàn)
積極心理學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更加有利于教學管理。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教學實踐過程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實施教學,進行課程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接受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運用積極心理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這一過程,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營造一個更有利于學習和管理的課堂環(huán)境。積極心理學的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變化較大,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也更加靈活,教師在課堂的管理方面也需要有相應的變化[2]。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教學實踐的反思
通過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了受智力方面的影響,還有多方面的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如動機、情緒、性格、愛好等,這些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有較大的影響。積極心理學與教學相結合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心理、智能、情感等因素對教學的影響,找到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具體來看,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學習的積極情緒容易被忽視
教學是多層次、多目的的教學實踐活動,是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雙邊教學活動,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情緒是很難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如果教師沒有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也不可能對學習產生任何的興趣,引導性、自發(fā)性學習也無從談起。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引導、注意對學生情緒的把控和學習過程的體驗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教育是學生完善自我,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為重要的途徑,而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體力、智力各方面的能力也是現(xiàn)代教育和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過程整體上趨于應試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著非常確定的目標,所有的教學過程基本都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從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動機、人格等方面的培養(yǎng)。
(三)沒有架起師生關系的橋梁
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起到較為重要作用,其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成長?,F(xiàn)代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是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但由于教學和科研的壓力,教師忽略了師生關系,導致師生關系被淡化,慢慢趨向于工具化,師生之間沒有架起有效的關系橋梁。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構建教學模式
通過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討積極心理學本身的價值,把積極心理學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從學生的性格、學習情緒、師生關系方面著手,建構起一種更為有利的教學環(huán)境。
(一)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
學生在學習中有良好的學習體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時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因此,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教學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仍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大部分學生不會有較為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而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式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有利于轉變學生的消極心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在積極心理學背景下,努力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認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積極心理學,引導學生在一種健康的、歡快的、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事實上,學習的過程不應該是被動的、消極的,應該是自主的、歡快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嘗試,找到可以迅速、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關注學生學習的心理和學習過程,讓學生對學習有更大的熱情[3]。
(二)促進學生積極人格的養(yǎng)成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只是教師講授知識的簡單過程。教學過程應該是健全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積極人格的過程。因此,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進行教學實踐,應該更加注重教學過程,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加強學生的德育、智育的培養(yǎng),努力實現(xiàn)學生的積極型人格的養(yǎng)成。教學不應只看重知識的傳授,還要積極落實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積極開展積極心理學研究,把積極心理學逐步滲透到教學實踐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之形成積極的人格。積極心理學的應用不應該只是教師單方面努力,學校也應該全面推進其發(fā)展。學生積極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也有利于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學校和教師也要積極行動起來,發(fā)揮主導作用,共同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健全的人格[4]。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教學順利完成的必備條件,更是學生獲得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保障,可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學生獲得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必要條件。積極心理學的引入可以幫助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特點,構建積極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可以讓教與學的關系變得更加豐富,從只關心學生的學習到關心學生的心理,與其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橋梁。也就是說,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應該只是建立在表面上,而應該是更加積極的關系,學生可以向教師“傾訴”“表達”,教師也可以通過對學生的了解,深入到學生的情感世界中,表達對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關心。通過積極心理學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5]。總體來看,教學實踐過程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方式。積極心理學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實踐反思與建構,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學生積極型人格的形成。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我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內在潛力與人格優(yōu)勢得到充分激發(fā),同時盡可能地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積極、愉快的體驗,并最終讓學生成為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和擁有幸福能力的人。
參考文獻:
[1]劉朝輝.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負性情緒的影響———自我效能感與心理韌性的中介和調節(jié)作用[J].體育學刊,2020,27(5):104.
[2]苗瑞.高職院校學風建設中的教育心理現(xiàn)象分析[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40(9):132.
[3]高中華,徐燕.教師情感激發(fā)大學生創(chuàng)造力及對企業(yè)管理者啟示[J].現(xiàn)代企業(yè),2020(8):137.
[4]宮羽,毛富強,夏雨薇,等.心理安全感在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親社會傾向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1):146.
[5]王怡.基于心理資本理論的大學生挫折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3):93.
作者:張歆婭 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