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色综合网,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japanese乱熟另类,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范文

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

第1篇: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范文

在數(shù)學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圖文聲像影并茂的特點,能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能明顯的提高記憶和學習效率,可以解決常規(guī)教學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正因為多媒體技術在數(shù)學教學中有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因而采用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筆者通過外出學習和平時自己在教中的體驗及同事的經驗,談談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一些體會。

一、計算機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和難點,促進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

教學難點能否突破是一堂課能否成功的關鍵。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用得最多就是幾何畫板制作課件,幾何畫板能制作出形象、色彩鮮明、動靜結合、快慢結合的背景,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給我們提供了有利條件,通過設計課件,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化難為易,逐步解決問題。

在初中函數(shù)教學中,反比例函數(shù)的性質是重點知識也是學生的難點之一。在教學時,我用電腦演示讓學生觀察反比例函數(shù)y=k/x的圖象。用一個非常清晰、連貫的變化過程展示出來,給學生大量的感觀材料,通過化抽象為具體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按下動畫按鈕,在運動中觀察k值的變化與函數(shù)圖象變化之間的關系。觀察過反比例函數(shù)上任意一點作x軸和y軸的垂線,拖動k,使k變化,觀察k不斷變化過程中,觀察其圍成矩形的面積變化情況,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性質得出結論。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這是傳統(tǒng)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二、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動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信息和知識是密切相關的,獲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識?,F(xiàn)代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培養(yǎng)出具有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而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可以用來演示形象生動的畫面,突出教學的重點,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體教學直觀的生動形象,使靜態(tài)知識動態(tài)化,而動態(tài)的畫面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相連,可以解決由于不易觀察或示范不到位而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的問題,學生看得清晰,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得到發(fā)展,這樣便于模仿畫圖形的基本變換,從而掌握了它們特征性質。借助多媒體,學生情緒高漲,思路開闊,融知識和技能于一體,學生不僅掌握了學習教學的重要方法,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培養(yǎng),師生在愉快、共同協(xié)作下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及求知欲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shù)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中學生都比較好奇、好動,喜歡新鮮事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難以提高,多媒體教學集光、形、色于一體,既直觀形象,新穎生動,又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以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多媒體也有利于調節(jié)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讓學生滿懷喜悅地去學習。

利用PowerPoint、幾何畫板等軟件來制作出來的課件,表現(xiàn)力豐富多彩、生動形象,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激起課堂教學的。

例如,教學圓-3.3做一做的問題中:(出示課件)

船在航行過程中,船長常常通過測定角度來確定是否會遇到暗礁,A、B表示燈塔,暗礁分布在經過A、B兩點的一個圓形區(qū)域內,C表示一個危險臨界點,――ABC就是“危險角”,當船與兩個燈塔的夾角大于“危險角”時,就有可能觸礁;當船與兩個燈塔的夾角小于“危險角”時,就能避免觸礁。

四、應用多媒體技術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在教學幾何知識學習過程中很重要,學生從看圖到認識圖形到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觀察。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運用教具讓學生觀察,常常因為學生觀察的角度不同和不能隨心所欲的活動,因而達不到理想的觀察結果。

由于電腦畫面能動靜結合,刺激著學生的感官,讓學生仔細觀察,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課堂,大家歸納、總結能力很強,能說出五種位置關系中各自的特點。讓學生觀察不僅提高學生的專注力,而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識。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活躍有趣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樂學、愛學。

五、利用多媒體可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

應用多媒體教學,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能直接感知的具體形象,把靜止不變的圖形符號轉變?yōu)椴粩噙\動的活動場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幫助學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為促進學生思維由具體向抽象的飛躍發(fā)展架橋鋪路。對鞏固已學知識、開闊學生視野,體現(xiàn)發(fā)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有較大的幫助。

如教學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圖象特點,研究二次函數(shù)中的a、b、c對二次函數(shù)圖象的影響,用幾何畫板制作課件,變動a、b、c、和x,很容易顯示a、b、c的變化對圖象的影響。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大小和方向,b決定對稱軸和頂點坐標,c決定與y軸交點的縱坐標。

數(shù)形結合是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應用課件能很方便、直觀地把教與形結合起來,從而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第2篇: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人喜,認為多媒體豐富了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興奮劑;亦有人憂,認為多媒體破壞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精髓,造成學生思維枯竭的惡果,是大逆不道的“倒霉體”。以上兩種觀點的分歧,主要根源于多媒體形象直觀的信息傳導特點。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打破了時空差距,信息量飽滿地展示音畫,以便捷的方式使學生較輕松地獲得感官上的刺激。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的學生,在輕松獲得感官愉悅之余,其解讀、感悟、鑒賞語言文字的水平與能力是否也能輕松獲得同步發(fā)展呢?針對中職生等受教育人群,多媒體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輔助語文教學?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應注意遵循“不得不用,用必有得”的使用原則。

一、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幾種有效模式

語文課優(yōu)先采用哪種教法要考查諸多因素。“不得不用”指在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tài)度、學習風格和學習效率等因素后,決定選取的解決學習問題最高效的方法,完成學習任務的最佳策略與模式?!安坏貌挥谩辈粦獌H僅成為權衡使用多媒體的原則,也應成為每次語文備課選取教法的原則。教師每次備課都應不忘教學的中心是學生,注意為每類學生都準備學習計劃。若教師是以“時髦” “現(xiàn)代” “省力”等為基點考慮使用多媒體或其他教法,則有舍本逐末之嫌。下文結合筆者語文教學實踐經驗,闡述了在哪幾種情況下,使用多媒體的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功能進行教學較為有效。

(一)攻克疑難,還原閱讀與鑒賞中遇到的陌生化物象。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學生具備基本的感悟文字閱讀文本能力,才能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貯備先導性知識。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若為淺顯易懂、明白如話的文字,畫蛇添足地配以圖片,容易鉗制學生的想象力。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形象直觀類元素有過多期待,從而減弱閱讀文字的愿望。為了避免無圖不歡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圖片、視頻等可視類多媒體元素應主要用于解決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陌生化的客觀物象。這類疑難雜象用語言解釋頭緒紛繁,學生難以理清思路,而多媒體的展示功能能夠達到“快刀斬亂麻”的效果。如用多媒體展示《勸學》中煣的制作工藝,可縮短時空差距;展示《揀麥穗》中“麥穗” “煙荷包”等物象,可有效縮短地域差距,掃除閱讀疑惑。

(二)充實薄弱,提供表達與交流中需要的素材或話題。

表達與交流是學生深化思維、發(fā)揮想象、拓展聯(lián)想,鍛煉語文應用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表達交流的興致,多媒體可提供一些形式新穎的素材或話題。如學習《米洛斯的維納斯》時,展示兩尊不同體態(tài)的維納斯雕塑圖片,一尊完整卻默默無聞,一尊斷臂而舉世聞名。兩相對比,組織學生就斷臂維納斯的藝術之美談個人看法。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分析對比,思維從表層逐步接近實質,學生的形象思維、系統(tǒng)思維和頓悟思維都會得到發(fā)展。

(三)理順要旨,明晰復習進程或綜合性實踐活動成果。

多媒體的超級文本符合人的思維習慣,用多媒體超文本構建網(wǎng)狀的復習課,可打破黑板粉筆一統(tǒng)天下的傳統(tǒng)教學中的線性思維,為學生提供立體思維式復習,提高復習效率。利用多媒體建立知識脈絡圖,用動畫效果表現(xiàn)知識的分類與衍生,使學生記憶更加條理化。如在作文講評課用幻燈片呈現(xiàn)全班學生寫作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及優(yōu)秀習作,在講解文言文時用動畫的形式歸納課文涉及的文言特殊用法及句式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超文本還可用于總結綜合性實踐活動,圖文并茂地大容量展示活動成果。

(四)優(yōu)先自創(chuàng),兼顧效能,保持學生對多媒體的新鮮感。

老子言:“大道至簡?!痹趧?chuàng)設情境時,能發(fā)動學生自演自唱就應省略播放多媒體。自創(chuàng)的情境飽含了活生生的個人體驗,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學習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師若一上課就播放耗時4分鐘左右的《三國演義》主題曲營造學習氣氛,即會浪費了授課前3分鐘的寶貴時段。筆者認為,如果讓個別學生演唱幾句主題曲渲染氣氛,效果會更好。

(五)權衡授課時間與所用多媒體的種類、數(shù)量之間的矛盾,發(fā)揮多種教法的綜合性效應。

(1)因科制宜。傳統(tǒng)教學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時間久了會有厭煩情緒。同理,如果多媒體也曠日持久地在各科目實行持久戰(zhàn),學生淪為教學的消極看客,那么終有一天,學生會對多媒體的灌輸也都麻木,教學的有效性也將無從談起。語文學習應始終圍繞文本這個內核設置,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學科特點,不應讓多媒體成為文本的替代品。(2)因課制宜。無論是攻克疑難,還是理順要旨,每次授課輸入太多圖片都會形成對文本閱讀的干擾。對畫面的過分興趣容易導致學生對研習文本精妙內涵的拋棄,從而導致學習時間的分配本末倒置。如小說的魅力之一在于塑造的典型人物,若授課之初就以視頻替代對文本的解讀,很容易造成文學形象的“千人一面”。相反地,在授課伊始即預告本次課會有視頻解讀文本,然后組織學生研習文本,再在學生有一定感知的基礎上,播放視頻片斷,與學生各自的預期作對比,進一步深入感知文本,這樣的課堂會收效更好。而課時少任務重時,可用多媒體泛讀某些篇目,如擴展閱讀篇目之一《我與地壇》,以電視散文的形式呈現(xiàn),會比讓學生直接閱讀長篇文本,更易理解作者的生命思考。(3)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實際授課中,教師不應拘泥于某種教法,應努力實現(xiàn)教法多元融合。如《菱角的喜劇》《揀麥穗》等文章中存在地域性物象,授課之初即用多媒體播放適量解疑釋惑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這并不等同于學生弄懂“菱角” “麥穗”與“煙荷包”就可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教師還要注意多渠道打通感官。如用類比的方法,城市的學生沒有揀過麥穗,但可聯(lián)想省下早餐費買漫畫送好朋友等事例增強情感體驗。

此外,還可與傳統(tǒng)學習方法的圈點法結合。任何文本均由詞、句組合而成,但文本的內涵卻不等于詞、句的簡單相加,必須從文本整體中認識。如果文本過多地采用多媒體幻燈片分屏呈現(xiàn),會削弱了閱讀的整體感和連續(xù)性。且分屏呈現(xiàn)的文本回視前文困難,電子呈現(xiàn)文本也易造成視覺疲勞,無法實現(xiàn)“劃一劃” “寫一寫”等原始表達,即使是閱讀整體連貫能力較強的學生也難以集中精力,而課本傳承了紙介文化的精華,輕視忽視甚至拋棄它是不可取的。

二、語文教學中增強多媒體有效性的幾種處理方式

任何一種教學手段都不是萬能的,多媒體也不例外。確定使用多媒體授課后,還要注意發(fā)掘最佳使用方式。教師可采用缺省、轉換、交互等方式呈現(xiàn)多媒體資料,變授課教師“奉送信息”為學生主動“探索真理”,能夠達到“用必有得”的效果。

(一)轉換處理。

轉換處理是指以增強學生語言機能為目的,組織學生將聲、光、電、影等形式的多媒體資料轉換為口頭或筆頭形式的語言信息的訓練。圍繞多媒體資料開展的這種語詞化對話與交流活動主要有以下兩種:(1)音義轉換。單放音頻,學生精力更易集中,教師可借機訓練學生在傾聽過程中運用預測、推理、判斷、識別細節(jié)、信息比較等策略,理解聽力材料。(2)圖文轉換。如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等環(huán)節(jié)中播放圖片、圖形或視頻時,不應只滿足于學生看懂圖片、圖形或視頻,還應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揭示圖片、圖形或視頻中所包含的相關文本的內容,這也是學生反復研習文本,不斷對比歸納感悟,從而吃透文本的過程。

(二)缺省處理。

缺省處理是指根據(jù)教學需要,將引入課堂的多媒體資料隱藏部分信息,增加多媒體資料的不確定性,給學生保留自由創(chuàng)造空間的一種做法。這種做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活躍學生的思維。而完善多媒體信息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并深化文本意蘊,提高表達能力、鑒賞能力及應變能力的過程。例如,學習戲劇《哈姆萊特(節(jié)選)》,為了讓學生完整地了解劇本,可播放動畫版《哈姆萊特》。當播放至課文內容時,教師可隱藏視頻聲音,組織學生結合視頻,即興補充人物對白。而播放到課本節(jié)選以外的內容時,可隱藏視圖,僅留聲音,讓學生概括或總結音頻的主要內容及情節(jié),這樣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多重對話的機會。

(三)交互處理。

第3篇: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范文

摘 要: 在導游實務課中單一的實施傳統(tǒng)教學會影響整個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講解技能的培養(yǎng)、啟發(fā)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誤區(qū)。在導游實務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趣味性、通過案例教學啟發(fā)學生思維,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導游實務 多媒體 輔助教學中圖分類號:G5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07)04(b)-0245-02

隨著近幾年計算機的普及和Internet的發(fā)展和延伸,現(xiàn)代信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日趨廣泛,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越來越豐富。多媒體技術是指將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數(shù)字資源通過編程方法整合在一個交互式的整體中,再以單獨或合成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一體化技術,并用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動態(tài)形式表現(xiàn)出來,給人以很強的視覺沖擊力,留下深刻印象。目前,人們已經意識到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壓縮課堂教學內容,增加教學信息量,方便快捷且清晰,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教學效果。因此,現(xiàn)在多數(shù)高校的課程也都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多媒體輔助教學日益廣泛的應用于各學科的教學。導游實務是旅游管理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課,是一門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密切,實用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專業(yè)課。通過學習該課程,要求學生理解導游服務的原則,領會導游人員的素質要求與修養(yǎng),掌握導游服務程序及服務質量要求,掌握導游業(yè)務的相關知識及基本技能,鍛煉導游講解服務水平和提高靈活處理各類旅游事件的能力。該課程實操性很強,但又不可能在實際情景中學習,這個特點決定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必然對于一些操作性很強的內容因缺乏感性認識而感到困惑為難。因此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講授時應特別重視案例教學,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運用多媒體、VCD 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1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導游實務應用的優(yōu)點1.1 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上課主要是通過聽講來獲取知識,而借助多媒體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系統(tǒng),眼、耳、鼻并用,綜合獲得知識。對旅游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更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萬千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解決上述問題與現(xiàn)實情況的矛盾。教師利用收集到的各種視頻資料和從網(wǎng)上下載的各地旅游資源的圖片制作成課件,可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海量信息,而且學生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可以足不出戶就了解各地的旅游資源,還達到了旅游實習,增強見聞的目的。1.2 有助于學生講解技能的培養(yǎng)旅游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有可能從事導游工作, 學習導游實務這門課程就是為學生將來從事導游工作打好基礎,因此平時要多培養(yǎng)學生的現(xiàn)場講解能力。一般學校不可能組織學生去大部分旅游景點現(xiàn)場參觀,通過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在課堂上采用看風光牒的辦法,聽中英文解說,了解導游詞的撰寫方法,熟悉旅游景點的具體旅游線路,給學生提供了生動、直觀的學習材料。然后叫學生自己搜集景點資料,編寫風光導游詞,結合景點圖片,開展實訓課,進行模擬導游。學生一個一個扮演導游講解,其他同學扮演游客并提意見。這樣發(fā)揮了多媒體教學的交互性作用,改變了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局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1.3 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多媒體的應用要求教師根據(jù)教材的結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獲取,將知識轉化成能力;需要專業(yè)教師不斷的深入了解、更新專業(yè)知識,涉獵更廣泛的相關資料,搜集大量圖片、視頻、案例資料,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班級教學及學生的實際,根據(jù)學校所能提供的教學媒體條件,使用多媒體;要求教師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技巧,綜合利用多種手段,提前制作好精美的多媒體課件。2 多媒體輔助教學目前的誤區(qū)多媒體在具體學科教學中的成功運用,確實拓展了教學空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一味僅靠書本、粉筆傳道授業(yè)的套路,已跟不上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如果言必稱“多媒體”,過多過濫運用多媒體教學,甚至舍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那就違背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目的,不僅收不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還有可能給教育教學帶來負面的影響。2.1 多媒體教育教學手段先進不等于教育教學思想先進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使傳授知識和發(fā)展智能、培養(yǎng)素質統(tǒng)一起來。但一些教師認為只要教育教學手段先進了,教育教學思想便也先進了。于是有些教師借著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xiàn)代教學手段,實施傳統(tǒng)的教學。可教師依然是教學的中心,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受者“填鴨”之風依然。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起主導作用,多媒體技術是為收到預定的教學效果而使用的一種輔助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賴于多媒體技術而把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全部使用多媒體手段再現(xiàn)出來,那么教師就會成為多媒體技術的奴隸,只起到播音員和解說員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師應有的主導作用。這犯了創(chuàng)新教育之大忌。2.2 教師的活動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在教學活動中,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在于應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刺激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實踐中,必須注意不能讓電教媒體擠占學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時間,必須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教學中,教師應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講解來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切忌機械地操縱機器,應隨身攜帶麥克風、電子教鞭等,適當走動,用態(tài)勢語言、面部表情及口頭提示、提問等方式與學生交流信息,活躍課堂氣氛。教學活動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反饋,實現(xiàn)教學雙方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實現(xiàn)教學目標。如果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而忽略了師生之間的交流,那么就無法擺脫滿堂灌的模式。2.3 不能惟多媒體獨尊一些教師嘗到多媒體的甜頭后,便從頭至尾都用多媒體教學, 忽視了其它常規(guī)媒體的作用。而且目前有多數(shù)教師所設計的所謂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堆積加圖片,只需投影儀就能夠實現(xiàn)。事實上,任何教學媒體都有其所長,亦有其所短。要防止教學思路被多媒體所左右,自己好的教學風格被計算機演示的程序所湮沒,最終失去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盡管多媒體有其它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但其它常規(guī)媒體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有的甚至是計算機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多媒體與其它常規(guī)媒體有機地配合起來,優(yōu)化教學,不能一味趕時髦。2.4 濫用效果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確實可以增強教學直觀性和生動性。但在課堂設計和使用時,一些教師過于追求豐富多彩的視聽和動畫效果,在課件中過度采用與教學內容無直接關系的圖像、

第4篇: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范文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日漸普遍,一部分老師產生了思維誤區(qū),認為多媒體可以代替全部的課堂實驗,使化學這門課失去了實驗這個基礎,使化學教學陷入了理論化的境地。另一方面,多媒體技術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方式選擇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實踐證明,有些實驗如果用多媒體代替了,適得其反,有些實驗因為采用了不恰當?shù)亩嗝襟w技術,未能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有時采用單一的媒體技術與采用多種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方式應用于實驗教學,所達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下面,筆者將從如何借助多媒體使化學實驗教學達到最優(yōu)化這一問題展開具體討論。

一、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的三個原則

1、輔?;瘜W的課程性質和化學實驗知識和技能的獲得途徑都決定了多媒體技術僅僅是化學實驗教學手段的一種補充方式,多媒體技術是不能替代實驗實踐教學的。我們只有認識到這一輔的原則,才能使多媒體技術充分發(fā)揮其特有功能,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而不使化學實驗實踐教學的主導地位發(fā)生改變。

2、必需性?;瘜W實驗教學是以實踐教學為主體的,所有的實驗應演示和操作,但部分實驗在中學實驗條件下是沒有辦法完成或者無法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的,此時我們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化學實驗實踐教學,從而促進主體實驗實踐教學的有效達成。

3、有效性。多媒體技術應用的一個前提就是它能夠促進教學目標達成,達到正?;瘜W實驗實踐教學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實驗內容的選擇和多媒體技術的選擇匹配上要運用有關規(guī)律,始終堅持以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作為檢驗多媒體技術是否有效應用的唯一標準。

二、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的實踐

1、在實驗原理微觀分析中的應用。化學的研究對象涉及到物質的微觀結構和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的微觀結構既看不見,也摸不清;化學變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礎上重新組合或者化學鍵斷裂和形成的結果,這就使得化學教學尤其是實驗教學的原理分析非常抽象,學生不能很好理解。假如我們通過動畫模擬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征和反應過程展示給學生看,不僅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微觀世界,了解了化學變化的實質和原理,同時也起到了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

2、在課堂演示實驗細微現(xiàn)象觀察中的應用?;瘜W課堂的演示實驗,其目的是通過實驗讓全體學生觀察到物質變化的全過程,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認識,從而提出疑問,獲得結論。為了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傳統(tǒng)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實驗儀器,抬高實驗裝置,增加實驗藥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實驗結果,然而實驗儀器的放大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實驗結果又浪費時間,且有些現(xiàn)象是在實驗中瞬間產生的而無法觀察到,以致影響教學效果。采用實物投影技術,可克服上述缺陷,主要是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放大,克服演示實驗可見度小的缺陷,使學生能清楚的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特別使一些細小的、不易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從而大大提高演示實驗的效果,使實驗的科學性得到提高,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供條件。

3、在復雜性、危險性、有毒性實驗中的應用。中學化學演示實驗已經刪去了很多比較復雜,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險性的實驗,但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為了便于學生掌握知識或者說明問題往往需要這些實驗的呈現(xiàn),出于安全的考慮,在課堂上肯定無法實施演示,此時我們就可以借助于攝像技術教學。這樣既保證了學生的安全,又保護了環(huán)境,使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在長時實驗中的應用。課堂演示實驗中有些實驗的全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且伴隨著一些無關緊要的環(huán)節(jié),干擾學生正確觀察實驗現(xiàn)象,影響實驗的最后效果。因此,采用攝像、剪輯技術,對實驗全過程進行加工,既為學生提供了實驗全過程,又突出了重要的實驗現(xiàn)象,也不失實驗真實性。同時,可以人為控制實驗展示的時間,按需要選擇某一片段或某一畫面,進行“快放”或“慢放”,同時穿插對實驗的探索性設問,則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5、在介紹和演示化工生產工藝流程中的應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有一部分是化工內容,例如《合成氨工業(yè)》和《接觸法制硫酸工業(yè)》,簡單介紹化工流程,旨在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利用化學理論與化工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但限于實際,學生沒有機會參觀化工廠,課堂實驗教學也無法完全準確演示化工生產實際。而借助多媒體攝像技術,使學生如身臨其境一般,從而了解到工業(yè)生產的全過程,也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同時,利用動畫模擬技術重現(xiàn)化工生產的簡要流程以及某一反應設備的結構和設備內的反應現(xiàn)象,更加直觀地展示化工生產的工藝流程,達到該內容的教學目標。

第5篇: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42.421;R7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8-2409(2008)05-0978-02

皮膚性病學科是病種最多的學科,約2000多種,而皮膚性病學是一門以形態(tài) 學診斷為特征的學科,以往單純板書、配合掛圖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大量信息和新課程的 需要[1]。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因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傳輸質量高、應用 范圍廣等 優(yōu)勢, 已確立了其在醫(yī)學輔助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將枯燥、抽象的皮膚損害制作成形象、直 觀的圖像, 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提高了教學效果。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 取 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F(xiàn)總結如下。

1 多媒體教學在皮膚性病學中的優(yōu)勢

1.1 使教學難點更加形象直觀

皮膚性病學教學中皮損形態(tài)是學生們理解的難點。皮膚病的原發(fā)疹有:丘疹、斑疹、斑塊、 風團、膿皰、水皰、結節(jié)及囊腫共8種,繼發(fā)疹有:鱗屑、糜爛、潰瘍、浸漬、裂隙、表皮抓 破、痂、斑痕、苔蘚樣變及萎縮10種。以往的教學是總論講皮膚病的基本損害,多數(shù)是以文 字描述為主,教師講完課后,學生總是在云里霧里的,靠著死記硬背,到了實習課學生仍不 認識各種病變,教師再從頭講起,往往學習的效率不高。而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可將 復雜抽象的理論知識轉變?yōu)樾蜗蟆⑸鷦拥膱D片及動畫, 從視覺、聽覺等各方面刺激學生的感 官, 使學生易于理解并加深記憶。如頭癬是皮膚科教學中的重點, 如何理解頭癬3種類型的 皮膚損害為學生學習的難點。運用多媒體演示頭癬不同類型的典型皮損, 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大 量的皮膚損害的直觀圖像, 增強了感性認識, 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 擴大了教學信息量

近幾年由于高等醫(yī)學教育教學內容的調整,皮膚性病學教學學時減少了,而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 使本學科的領域不斷擴大,新病種逐年增多,加之社會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一部分疾病 發(fā)病率呈快速發(fā)展態(tài)勢, 由少見病一躍成為常見病。這就造成了教學學時減少而需要授課的 內容越來越多的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可節(jié)省板書時間, 在有限的時間內,擴大傳授 知識的容量。如性傳播疾病“梅毒”一章內容多, 難于理解。在目前課時壓縮的情況下使用 傳統(tǒng)教學方法, 較難完成教學任務。多媒體的應用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在講授二期梅毒臨 床表現(xiàn)時, 必須講明二期梅毒的皮膚損害, 涉及的內容多且抽象難懂。通過多媒體演示二期 梅毒皮損的各種形態(tài), 把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形象、生動, 讓學生一目了然。傳授的 內容之多, 條理之清晰, 在傳統(tǒng)板書教學中是無法完成的。

1.3 逼真的動態(tài)效果

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多局限于靜態(tài), 對課本中具有動態(tài)特點的內容常無法表達。多媒體形象地將 復雜的內容以動態(tài)效果簡單明了地展示給學生, 使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而富有樂趣 。教師可以通過演示標本、皮疹模型, 以及皮膚病發(fā)生、發(fā)展與轉歸的過程和典型案例, 使 學生在形象逼真、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獲得皮膚性病學知識。演示內容不斷擴充,使多媒體演 示教學在本學科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增強, 它不僅能幫助學生感受、理解書本知識, 還能引導 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從而獲得本學科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因此, 要克服以往那種“填鴨式” 的簡單教學方法, 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發(fā) 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且學生可以在課余通過多媒體課件自學, 這是傳統(tǒng) 的教學手段無法相比的,顯示出人機互動的優(yōu)越性。

1.4 多媒體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多媒體可使用形象生動的方式將皮膚性病的基本損害原發(fā)疹和繼發(fā)疹動態(tài)表現(xiàn)出來,充分 表現(xiàn)皮損的特征,給學生一個感性的認識,為以后各論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講解各論時可以 先給同學看一些典型皮損的疾病照片,讓同學自己去認識照片中的基本損害,總結該病例的 皮損特點,然后由教師歸納該疾病的診斷要點,導出疾病的診斷,以及相關的鑒別診斷。在 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相長,而一改以往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地聽 講,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多信息、高密度、快節(jié)奏,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積極思考,有 利于教師巧妙設防,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為以后進入臨床工作開展正常的臨床思維打 下堅實的基礎[2]。

1.5 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以往教學模式陳舊。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一塊黑板、一支粉 筆、一份教案、幾張掛圖進行授課。照本宣科,毫無新意,講過課后,教師自己都覺得乏味 ,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教師,多媒體制作到講授,充滿了挑戰(zhàn),面對紛繁復雜的皮膚性病學科 知識,教師需要不斷更新知識,擴大知識面,同時有一定的電腦知識,才能上好多媒體課 ,均有利于教師本身素質提高。

2 多媒體教學在皮膚性病學教學中的不足和解決方法

2.1 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與學生缺乏有效溝通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著明顯的優(yōu)越性, 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構成了極大地沖擊。多媒體教學雖然有 很多優(yōu)點, 但在課堂上教師的主導地位是不能被替代的,不能過分依賴它, 否則教師就 很可能變成放映員, 不用認真?zhèn)湔n, 沒有肢體語言, 在課堂上缺乏與學生溝通和交流; 另 外學生把學習過程變成了純粹的抄寫、記錄, 沒有開動腦筋學習知識, 降低了學習的主動性 。因此, 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應避免上課時盯著屏幕講, 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感知和情 感等方面的變化, 用面部表情和口頭提示等方式與學生交流教學信息,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 性, 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2.2 授課內容過于豐富

由于使用多媒體教學, 不需要黑板板書, 使課堂知識信息量過大。教學內容過多, 知識信息 輸送過多、過快, 不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 學生在聽課時常有目不暇接、耳不暇聽的感覺 ,致使學生課上聽、記顧此失彼, 課下腦海中一片空白, 并且一節(jié)課結束深感疲憊。所以,教師必須結合教材大綱要求及教學目的以及各章節(jié)知識結構特點等, 深入研究課程內容, 控 制教學信息量, 有目的地選取教學內容, 使教學過程中重點、難點明確, 盡量改善無效信息 “泛濫”的情況。

2.3 授課形式單一

多媒體只是一種新的輔助教學手段, 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3]。如果過分 強調多媒 體教學, 就容易導致教學手段單一化, 應該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 在應用多媒體教 學的同時, 不能廢棄必要的板書, 還應該注意形體語言, 以講述為主, 誘導、啟發(fā)、提問為 輔, 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使教學手段多樣化。有時, 在使用多媒體授課過程中, 如果借 助于圖片、動畫等的輔助還有一定理解難度時, 或者多媒體課件忽略了一些內容時, 或者需 要著重強調某些內容時, 這就要借助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 使用黑板和粉筆, 在黑板上寫簡簡單 單的幾個字, 就可以使學生牢記在心。教師應認識到皮膚性病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利 與弊, 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提高皮膚性病學教學質量需要多個環(huán)節(jié)相互配合。多媒體教學是伴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 術而出現(xiàn)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和重要工具。多媒體課件是促進教學 活動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動力和手段, 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紐帶。只有將多媒體與傳統(tǒng)的教 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 在教學中相互補充,取長補短, 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魯建云,黃進華,陳靜.淺談皮膚性病學教學改革[J].實用預防醫(yī)學, 2003,6(10):424.

[2] 歐陽瑩,冉素娟.多媒體課件在皮膚性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醫(yī)學 教育探索,2007,12(6):1194-1202.

第6篇: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ory and course examples to discuss how to integrat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the different class and guiding case teaching mode.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media and guiding case teaching mode embodies the construction spirit and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requirement, aimed at different types of classes, change the single teaching mod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truly reflects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he teacher is the leading principle. This paper combines theory and course examples to discuss how to integrat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the different class and guiding case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guiding case teaching;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1 多媒體與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概念

多媒體教學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根據(jù)教學內容、目標、對象和步驟等,對音、像、圖、文字等信息進行有機結合和整理,應用于學科教學的教學模式。它能提高課堂效率,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它的應用體現(xiàn)了普通高中英語標準的實施要求“教師開發(fā)并合理利用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英語教學資源,實現(xiàn)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p>

導學案教學模式,它的目標在于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 “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中的重點由“教師如何教”轉移到“學生如何學”,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符合了新課標的要求。

2 多媒體與導學案教學模式有機整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多媒體與導學案教學模式有機整合不僅體現(xiàn)了構建主義理論,還迎合了《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構建主義認為知識的獲得和技能的形成,不是通過教師的講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以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為基礎,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如多媒體課件、音像資料、文字材料等),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队⒄Z課程標準》提倡英語教學在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課堂活動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不是直截了當?shù)匕阎R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知識,總結目標知識的用法,學會學習的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去運用語言。

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場景,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同化新知識,使學生印象深刻。導學案教學,則要求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探究新的知識,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lián)系,從而吸收新知識。多媒體與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有機整合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記憶和背誦老師所講的內容。教師是建構主義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因此,兩者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改變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為課堂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改變學生學習被動等現(xiàn)象。培養(yǎng)高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提高其英語學習能力,有利于為高中英語課堂注入活力。

3 多媒體與導學案教學模式有機整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3.1 多媒體與導學案教學模式有機整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閱讀能力。閱讀課堂的能力目標是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略讀(skimming),查讀(scanning),研讀(study reading)的閱讀能力。多媒體的應用可通過課件,圖片,視頻,音頻為學生提供閱讀的背景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習的興趣,同時也為老師的精講析疑提供載體。

導學案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材料,通過預習,學生訓練閱讀技巧,標記閱讀問題,以便在課堂上解決問題。這有利于把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結合起來,以達到有效地完成教學和學習目標。

以Book3 Unit1的閱讀課為例。這單元的話題是介紹世界各地的主要節(jié)日。閱讀導學案主要圍繞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來編寫。題目的設計旨在訓練學生skimming, scanning和study reading的能力,考查高考考點,如主旨大意題,判斷推理題,細節(jié)理解題等等。訓練的題型可以多樣化,如填空題、選擇題、問答題等。學生根據(jù)導學案先自主學習閱讀材料,然后課堂上結合老師的教學來解決問題。

在pre-reading(讀前活動)時,我們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問題:1. In the winter holiday, we celebrate a very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What is it? 2. Can you say out when it is, what it celebrate and what do you do at that time? 然后通過多媒體圖片來給學生提示進行回答。

這樣不僅自然地引入了本單元的話題,還利用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簡化了學生回答的難度,增添了課堂的學習樂趣。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展示不同的節(jié)日慶祝圖片來進行Guessing Game,讓學生猜圖片所指的節(jié)日。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閱讀背景知識,還擴展了相關的詞匯,為學生們的接下來閱讀活動做鋪墊,也簡化了閱讀難度。

在while-reading(讀中活動)中,老師根據(jù)學案所編寫的內容來制作課件,即是課件與學案同步,在學生有效地閱讀后,老師通過提問或抽查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成果,最后進行點評和解釋,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能夠有效地節(jié)省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在post-reading(讀后活動)中,老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們提供關鍵詞來讓學生們做summary(總結),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教會其技巧。最后,還可播放一首關于節(jié)日主題的歌曲結束課堂,如“Happy New Year. ”讓學生在歡樂中結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

多媒體與導學案教學模式有機整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活躍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訓練閱讀技巧的同時,學生們又從視覺和聽覺上體驗了英語閱讀的樂趣。

3.2 多媒體與導學案教學模式有機整合在高中英語語言點和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語言點和語法的導學案是以呈現(xiàn)-歸納-練習模式展開的。學生先感知導學案中所呈現(xiàn)的例子,然后從例子中歸納總結出語言點的用法,最后做練習加以鞏固。多媒體教學則著重于在課堂上直觀性地展示目標語言點,使學生能快速地跟上老師講解的速度以及檢查自己所做練習的正誤。另外,在多媒體的課件中,老師還可增添適當?shù)恼n堂練習以檢測教學和學習成果。如Book3 Unit1 Language points學案(節(jié)選):

原句1:Discuss when they_____________, what they celebrate and what people do at that time. 討論它們(中國的節(jié)日)是什么時間舉行,慶祝的是什么事件…

(1)_________ 發(fā)生;舉行

Eg: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man to take the place of him.=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man to take his place. 找一個代替他的人會很難的。

搭配歸納:___________________取代;代替(動詞短語)

練習: My sister is ill, and I’ve come to________________ .我來接替她。

配套的多媒體課件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查和講解,快速地呈現(xiàn)目標知識,幫助學生解決疑惑,補充練習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有著直觀、生動、實時等優(yōu)點。導學案能夠引導學生有邏輯地、自主地提前學習。兩者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結合兩者優(yōu)點,而且也避免了單一學案教學的枯燥和單一多媒體教學的走馬觀花的現(xiàn)象。

3.3 多媒體與導學案教學模式有機整合在高中英語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書面表達能力是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體現(xiàn),是學生語言基礎知識、語言組織能力以及書寫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作文的導學案為學生提供目標作文的單詞、短語、句型、范文。讓學生通過預習,形成了有效輸入,最后能夠輸出,即完成作文寫作的任務。通過多媒體,老師評講作文時,可以直觀地展示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好句子,常規(guī)錯誤以及為范文,為作文講解提供載體,充當了小黑板的作用。兩者的有機整合在英語作文教學中的應用,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學會自主寫作,并結合老師的講解提高自身的寫作技巧和水平,遵從“先學后教”的認知過程。

4 結語

第7篇: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 教學 心理與精神

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具有其他媒體所不具備或是不完全具備的特性與功能,對提高教學效果和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它對教育、教學的過程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們在心理與精神護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其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節(jié)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教學設計的基本宗旨

1.轉變觀念,以學生為中心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1]。因此,多媒體教學的設計應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在心理與精神課程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上,我們首先從思想上轉變觀念,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及信息的提供者。從這一觀點出發(fā),我們在多媒體教學設計中更多地設計了一些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以及專供學生自主學習的課件,以利于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

2.內容明確,目標清楚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學內容是用多媒體信息來表示的,有時也容易出現(xiàn)曲解教學內容的問題。而且由于各種媒體較強的吸引力,設計不當十分可能對學生造成不正確的引導而無法達成教學目標,必須加以重視。為此,在選擇和使用各種媒體信息時,都必須明確它們是為了表現(xiàn)哪一個知識的內容、為達到哪一層內次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

如我們在講授應激的生理反應這一內容時,應激的生理反應主要涉及三大系統(tǒng),即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這三大系統(tǒng)的反應涉及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等方面,內容繁雜,涉及面廣,如果多媒體利用不當,會給學生在知識上造成混亂。為此,我們根據(jù)本內容的教學目標層次,設計了三大系統(tǒng)的反應結構圖,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該圖簡單明了、層次清晰,使學生一目了然,再通過教師的講授,使學生很容易掌握了該教學內容。

二、多媒體教學的主要優(yōu)勢

1.直觀性

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并能夠突出要點,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如學生在學習知覺的選擇性這一內容時,教師并不是先給學生講什么是知覺的選擇性,而是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出“雙面人像圖”和“老婦少女圖”,學生通過對這兩個圖型的觀察和思考,從而理解和掌握了知覺具有選擇性這一特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圖文聲像并茂

多媒體課件圖文聲像并茂,能夠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如我們在講授精神障礙常見癥狀這一章的內容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通過生動、形象的音像資料,使學生們掌握了常見精神障礙的表現(xiàn)、特點。由于課件圖文聲像并茂,學生們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非常感興趣,注意力集中,情緒飽滿,通過多媒體形式的教學,學生們基本掌握了本次課程的內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課件的主要功能及應用

在心理與精神護理課程的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它們各自都有其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1.課堂演示

這類多媒體課件主要用于課堂演示教學,其功能主要是針對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為教師進行課堂講解而設計的。一方面它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性能配合和支持教師的講解;另一方面它注重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提示,向學生展示問題解決的全過程,能按教學思路逐步深入地呈現(xiàn)。

如教師在講授認知評價過程及其在心理應激過程中的作用的內容時,就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直觀性能,向學生展示了問題解決的全過程。通過多媒體展示,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該部分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實踐操作

這類課件主要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來強化和掌握某些教學內容。在設計時要保證這類課件的練習具有一定比例的知識點覆蓋面,以便全面地訓練和考核學生的能力和水平。

如在心理測驗內容的學習中,利用一些心理測驗軟件,讓學生在計算機上對自己進行某些項目的心理測驗,如氣質問卷調查、艾森克人格問卷(EPQ)、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等。通過這些實踐操作,學生掌握了這些心理測驗的主要內容和知識要點,學會了這些量表使用、評分及結果的判定。

3.設計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

協(xié)作學習即在個人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等,以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協(xié)作學習過程可以由多媒體課件來組織和引導,討論的問題也可以由多媒體課件提出。如我們在講授精神分析法的理論基礎中的潛意識論、人格結構論、人格發(fā)展論的內容時[2],在教師講授后,播放一段影像案例,教師針對影像案例中的內容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討論、回答。這比由教師講一個案例再提出問題效果要好得多。

4.信息資源獲取

資源是指確定學習某一主題時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料在學習這一主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心理與精神護理課程的多媒體教學中,除上述多媒體課件形式外,為了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心理學知識和信息,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應知道如何利用多媒體系統(tǒng),從何處獲取有關信息資源。

目前,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是獲得信息資源的一個主要途徑,網(wǎng)上的心理學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如中科院心理學研究所(psych.ac.cn)、華夏心理網(wǎng)(psychcn.com)等[3],都是很好的心理學網(wǎng)站。通過多媒體系統(tǒng)教學,要使學生掌握如何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獲得有關心理學的一些知識、案例等,并完成一些研究性學習的任務。

四、多媒體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其獨特性、先進性、高效性的特點,但我們在本課程的教學中也體會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所以在多媒教學設計前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分析這部分內容是否適宜于多媒體教學、能否取得比一般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更好的教學效果,而不是僅僅為了時髦,不分青紅皂白一概而論。只有將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機結合,才能相得益彰。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引入到新課,從概念到規(guī)律,從舉例到課練,利用多媒體均投影在屏幕上,學生看得多、聽得多,思考就少,只強調過多的外部刺激,沒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維空間,也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多媒體教學應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教師應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另外,還有些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過于追求“系統(tǒng)性”,集板書、過程、練習為一體,形式單一。這樣起不到促進教學效果的目的,也就違背了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初衷了。

總之,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雖然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給予了我們廣大教育者一個極大的幫助,我們仍然不能丟棄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一些精華,應將二者相互融合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以及應用需要我們時刻拿出更優(yōu)化的策略,以便于最大程度地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任煥妮《淺談構建主義理論與多媒體在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8。

第8篇: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范文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applied in all kinds of school and is widely used by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ultimedia courseware as the classroom auxiliary teaching method, it plays the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teachers should also tak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multimedia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thus to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關鍵詞: 多媒體;課件;教學;應用;建議

Key words: multimedia; courseware; teaching; application; suggestions

作者簡介:劉霞(1975-),女,四川安岳人,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德育工作;赫念學(1978-),男,陜西富平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地質工程。

0 引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時代的來到,人們在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對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圖文并茂的書籍和報刊、有聲音的廣播等單一的媒體已經不能滿足廣大用戶的需要了。對于身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在教學活動中更需要科技元素的參與,讓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充滿活力,使自己立于不敗的境地。在高職高專院校,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特別是多媒體課件尤其受歡迎。為此我們有必要來探討了解一下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現(xiàn)狀、優(yōu)勢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方法。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不成熟之處,請各位同仁指正。筆者的目的就是希望對應用者有所幫助,增加一些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更多樣化,使學生在課堂中能更輕松的學到應有的知識。

1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優(yōu)勢

1.1 應用現(xiàn)狀 計算機加上多媒體技術的先進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手段。目前高校信息技術水平為各類課程全面實施開放式的多媒體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云南很多高職院校多媒體教室不低于15間,每間的學生容納量不低于80人)。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開放式教學方式。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是一種結合計算機應用技術、網(wǎng)絡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等方式的種教學形式,體現(xiàn)了自主、協(xié)作的教學形式。如今,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不可以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學校教師都將其應用在自己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課堂中,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yè)。

就在筆者所在的高職高專院校,四十五歲以上的教師,如“兩課教師”都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公共基礎課中的大學英語和應用文寫作也有部分教師在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國家級的英語過級考試中,其效果就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要好一些。筆者所在學校的各類專業(yè)課教師,也基本上都用了多媒體教學方式來輔助完成教學,讓學生不那么枯燥的學習。

1.2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 筆者從事多年的教學工作,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對比,認為多媒體教學有以下幾個優(yōu)勢:①信息集成性。②信息多樣化:具有模仿、娛樂、實例、問題求解等等的生動教學手段。③信息量大、易操作:多媒體教學一般以制作多媒體課件為主,多媒體課件的信息量容量很大,幾張圖片、文字、動作等信息,就能簡單明了的把問題說清楚、把課本的知識點一一展現(xiàn),且讓學生很容易就接受知識。當然,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中也很容易操作實現(xiàn)。實現(xiàn)多媒體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制作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制作最常用的工具是Microsoft Office中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而對于一般會操作計算機辦公軟件的教師來說,該辦公軟件是很好學習和操作的,只要準備好上課要用到的相關的文字、圖形、聲音等素材,想好動作流程的設計,就可以制作出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和視頻為一體的多媒體課件。有了自己思想的課件到了多媒體教室,教師也會像長了翅膀一樣,會飛的。④良好的交互平臺。交互性是多媒體教學另一個重要優(yōu)勢。所謂的交互,筆者認為就是目前高職高專院校最流行的“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即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把學生所要學習的新知識設置為一個或多個任務,學生通過對教師所設定的任務進行分析和討論,明確完成這些任務所涉及的知識點,在老師的指導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然后通過任務的完成來達到對所學專業(yè)知識的設計。這種“任務驅動”的交互教學方式,以“任務”為主線來組織教學內容,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團隊協(xié)作,以不斷解決問題來獲取知識。這種交互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自主學到更多的知識。⑤網(wǎng)絡資源的充分利用。網(wǎng)絡中的海量資源為教學提供資源共享平臺,在很多的網(wǎng)站上有大量的學科課件、經典案例、課件制作技巧與心得體會、課件制作的各種工具軟件、多媒體論壇、制作的論文等資源,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自己的教學課堂增光添彩,當然別人的東西也不能生搬硬套,合腳的鞋才不傷腳。

由于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有以上特點,它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加強對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學習、研究和應用,對推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好的多媒體課件既能更好地輔助學生掌握知識,又能提高教學效率。當然我們也可從實際出發(fā)親身去對比一下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所在。當然,現(xiàn)有的多媒體課件在教學活動應用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在此我不就不作討論了。

2 對多媒體課件在教學應用中的幾點建議

做出好的多媒體課件用于教學,讓教學課堂充滿知識、學習的氛圍,筆者認為,這不是幾張花哨的圖片、動圖效果就可以達到的。是要經過周密設計、精心制作,然后還要運用教師的良好口才,結合傳統(tǒng)教學經驗才可以實現(xiàn)的。

所以,在把多媒體課件用到自己教學課堂之前,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才是一個重要的步驟,那我們教師應該如何設計好自己每堂課的課件呢?筆者覺得應遵循相應流程,同時給了一些制作建議,僅供參考。

2.1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流程 ①課程內容、素材的準備:主要是準備演示文稿中所需要的一些圖片、聲音、動畫等文件。多媒體課件中里反映的課程內容應用符合。②課件制作構思:對演示文稿的整個構架做一個設計方案。③制作工具軟件的選擇安裝。④初步制作、裝飾:將文本、圖片等對象輸入或插入到相應的幻燈片中。對幻燈片中相關對象、元素進行裝飾處理。⑤反復修改、調試:目的是讓制作的課件輸出之前更完美一些,少出錯,符合教學需要是最重要的,當然也要讓學生更喜愛這些上課的內容。⑥預演,生成自動播放文件或刻錄光:設置插入過程中一些要素,然后播放查看效果,滿意后正式輸入。

2.2 多媒體課件制作時的幾點建議 ①課件的內容不要只追求信息內容量多。太多的信息內容量,一個是講不完,還有就是界面停留太久,容易產生視覺疲勞,達不到引起學生興趣的效果。②教師要注重提升藝術修養(yǎng),制作中不要插入太多藝術效果,會有雜亂無章的感覺。如果你制作的課件中只是一些對象、元素的羅列,那干脆就不要用課件來展示,還不如拿著實物來課堂上,讓學生更有欲望想獲取它的知識。但課件中對象、元素置入后,筆者認為要考慮它們的藝術展現(xiàn),無論是從視覺還是聽覺上都要注意搭配嗎?你加入的動作元素符合該門課程的要求嗎?如何讓學生記憶深刻,這還真考察我們教師藝術修養(yǎng)了。很多教師認為只有在課件中選用多的圖像、音樂、色彩和電子技術,學生才會更愛聽課,更喜歡自己的教學,其實這只是一種跟潮流、追求形式而已,純粹是為了使用而使用。用這類課件上課,可能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只會覺得亂糟糟,教學效果會達不到預期。③課件設計結構要與教學內容相統(tǒng)一。多媒體在知識展現(xiàn)、內容深淺、廣度、層次及順序排列等方面,要遵循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原則;在版面設計上要注意各種媒體所帶來的聽、視覺效果;重點難點的內容要力求文字、圖形及聲效的和諧統(tǒng)一。多媒體的應用要張馳有度,規(guī)范合理。④課件中的教學內容要新、要先進,與時俱進。多媒體體現(xiàn)的就是一個科技教育手段,所以用多媒體來教學,多媒體課件中的教學內容就要體現(xiàn)出新、先進,且跟得上教學內容的最前沿技術,與時俱進。比如,學校的教材一般情況下預定的都不是最新的,教師在用教材備課時一些學科的前沿知識、技術就需要教師通過閱讀、網(wǎng)絡、期刊等方式收集、消化,然后放到課件中去,在課堂中作為了解知識,也可把課件拷貝給學生。

上面建議歸建議,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在運用制作好的課件時,還是注意防止過多依賴多媒體課件,要把各種教學方式、手段與多媒體教學模式相結合,彼此相互結合,取長補短,教學質量才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3 結束語

任何一所學校里的教師都面對著一群有思想、有個性和有創(chuàng)新的學生,他們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著排斥的心理,要提升他們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校的教育活動里有科技、有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豐富的知識加上精彩的表現(xiàn)形式才能達到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效果。因此,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按課程特點選擇恰當?shù)慕虒W手段,傳統(tǒng)的也好,多媒體模式也好,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但我們相信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經過老師們的不斷總結和探索,會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但折回頭來說,你的多媒體課件做得再好,也還是要用心去教授對象,這才是為師之道。

參考文獻:

[1]徐元英.關于課件制作與多媒體授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合肥:電腦知識與技術,2005.

[2]王靖亞.關于多媒體教學的思考.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5.

[3]張有錄.關于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的教學思考.甘肅: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

第9篇: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范文

關鍵詞:初中英語;多媒體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2-0095-01

多媒體即利用計算機與相關設備對聲音、圖像、文字等信息進行獲取、通信、管理、處理,并與用戶進行對話,為用戶提供信息的一種計算機集成環(huán)境,多媒體教學模式以其獨有的優(yōu)勢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各類教學過程中。

在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下,多媒體也在英語課堂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已然成為輔助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多媒體的使用將枯燥的教學模式變得生動、有趣,不僅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優(yōu)化英語教學的質量。那么如何將科學合理的將多媒體應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呢?

1.使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導入新課,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使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導入新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中,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人生觀與價值觀尚未形成,他們有著濃厚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但是注意力卻容易分散,只有讓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才能夠有效激發(fā)出他們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多媒體教學模式便能夠很好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How much are these pants?》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提前選擇一些關于購物的視頻,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播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時,再播放一些有特色的服裝圖片,配以英文說明,幫助學生掌握與理解關于服裝的名詞,待學生對這些單詞有初步的掌握后,即可引導學生開展交際問答活動,這種交際問答可以采用學生自薦的方式,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英語課堂的氣氛,也能夠讓學生迅速的進入角色中,這樣即可達到新課導入的目的。

2.使用多媒體導入文化背景,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

學生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應試,而是為了提升自己應用語言的能力,英語教學與語文、數(shù)學、物理等學科的教學有著一定的不同,有著顯著的文化性特征,英語是歐美文化的一種反映,因此,對于英語的學習也應該建立在理解文化的基礎之上,否則英語學習就會淪為應試的工具。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英語語言文化,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文化背景,播放一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播放影視片段,以便促進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理解,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

例如,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在課堂中播放一些關于英語風情的視頻,讓學生在這種愉悅的氛圍中受到英美文化的熏陶,同時,也可以播放一些英語教育專家的視頻,在業(yè)余時間也能夠在校園廣播中播放一些優(yōu)美的英文歌曲,為學生營造出學習英語的氛圍,這樣不僅可以放松學生的心情,也能夠有效的輔助英語教學活動。

3.使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出真實的學習情境,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

多媒體在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考慮到這一因素,教師可以選擇適宜的素材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并以此為中心,鼓勵學生開展溝通與交流活動,這種交流活動可以為書面的交流,也能夠是口頭的交流,在進行交流時,教師要進行全程的管控,促進交流活動的順利開展。

如,在《He's already visited the place where his ancestors lived》的教學中,考慮到課文只是一些單一的描述,如果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為此,可以在網(wǎng)絡上搜尋一些關于He's already visited the place where his ancestors lived的視頻與圖片,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邊播放邊進行講解,這種生動的教學方式即可有效的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4.利用多媒體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能夠有效的將學生的試聽能力調動起來,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使用多媒體設置好疑問,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思維,此外,也可以將一些網(wǎng)絡資源引入教學中,讓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

例如,在《Where's the post office》的教學中,就可以實現(xiàn)搜集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環(huán)境圖片與視頻,將其制作為課件,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情景使用英語來描述,此外,教師也能夠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以抽簽的形式針對不同的話題進行討論,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主動的進行探究,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5.利用多媒體開展復習,提升復習效果

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意味著高密度、快節(jié)奏、大容量,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需要讓學生充分掌握所學內容,對于英語教學而言,復習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多媒體開展復習即可將大容量的英語知識整合與歸納,促進學生的理解。

例如,在進行復習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將復習的重點與難點進行歸納與總結,用PPT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這樣知識就不會雜亂,更加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起來,這樣,復習效率也自然能夠得到提升。

總之,多媒體教育技術飛速發(fā)展,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教師在學習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同時,應該關注教育理論的發(fā)展,隨時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多媒體教學,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讓多媒體真正為教學服務,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宋寧.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存在的問題與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 2011(21)